首席记者王姝有一位姑娘,专注行走与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肖萌

每发一篇满意的稿子,她喜欢连同版面一起放在朋友圈里。对她来说那些经自己辛勤采写、编辑认真校对组版的作品,和生活的酸甜苦辣一样,值得记录和分享。

她说,“行走”与“看见”是工作的关键词。从实习生到首席记者,变化的是行走的边界、看见的幅度,不变的是日复一日的践行,点点滴滴的进步。

“姝女”——

坚持现场的“碰撞”

说话温柔、长相甜美、行事可爱,这些汇聚一身的姑娘是要有点不同的,若是再总写出些灵动的文字,那这样的女子定已不可多得。

这就是王姝,一个出生北方小江南——信阳的姑娘。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她给人的感觉,就是信阳在河南人眼中的感觉。

王姝以前是东方今报信阳新闻中心的记者,善写散文是我对她的印象。年11月,她来到总部,开始挑战如何把相对陌生的素材写好。在《一个业委会的成立》、《红娘老师》、《诸葛躬耕地之争》等存在众多矛盾的报道中,她通过深挖找出“黑物业日记”、“红娘背后的相亲生态圈”等亮点,对行业提供了启发性的建议。

即使是整版稿件,也不过数千字。但文字的背后,确是一通通电话联络、一次次奔赴现场、无数次沟通对接。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采访是人与人的往来,只有对方信任你,才可能给你透露更多细节。”她说。

今年春天,广电采访团到信阳,王姝跟团报道,最终完成四个版的“小山村的大文章”。

实际上,这几个乡村已经被广泛报道,但王姝在写作中还是找到了新闻点,让新闻再次刷屏网络,还获得了总编辑奖。我以为是因为她是信阳人,比较了解情况。后来,她告诉我,为了挖掘更深入的内容,自己在采访团走后独自留下来,和村庄新进的志愿者和村支书一起聊天,体验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一方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有志青年,一方是土生土长最了解情况的基层干部,这样深入聊下去,才能发掘到新旧冲突。”王姝说,最美村庄发展至今面临着赞誉和诋毁,当自己真正愿意去了解它,会发现它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当她用心去记录,就会得到更知情的人、甚至专家的认可。

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新闻还是散文,有了真实的加持就能够拥有产生共鸣的力量。

“才女”——

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

记者每天接触不同题材,有些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要做到采写不露怯,需要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

“知识的融汇贯通太重要了。”王姝感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省领导发表了关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论述。会议讨论期间,王姝注意到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董事长代表提到转型问题,想请他聊聊相关情况。

她通过查看企业网站,发现其对技术非常重视,有科研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作为老牌化纤工厂,如何解决产业现代化对工人的冲击?第二天,在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代表让她坐下来详聊,不仅回答了感兴趣的问题,还就目前一些行业现象,发表了“转型不是转行”的评论。尽管当时和他约采访的记者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中央媒体,东方今报刊发的那篇报道成为“两会”期间唯一的深度稿。

为什么对方愿意接受她的采访?王姝说,上市企业并且是实业队宣传一般较谨慎。但是她查到这位代表另一个身份是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之一,从行业和人而非公司入手,他应该会分享经验和看法。

每一次有挑战性的采访,都会有更多收获。比如作为一个数学“菜鸟”,她分析今年郑州售房市场,学会了现基期相关计算;作为经济学“菜鸟”,因为做河南高校在县区建分校的稿子,学会查项目体量。

“邻家女”——

培养自己较稳定的风格。

年到年,王姝在信阳新闻中心工作,和同事们一起策划采写百余个新闻专题,作为主要记者完成了76个报纸版面、15万字的信阳美丽乡村专题,用守艺人系列追踪20余位信阳非遗传承人现状。

来到郑州后,她参与到ab岗中,参与猛犸视频的文案制作,并将这个优点延续到文案中。从省宣推出的河南宣传片《老家河南》微视频《我在渠首守丹江》、《我家铁树会开花》、《思路又传驼铃声》,到组织部为中组部制作的追寻红色微视频《高山上的承诺》、《满门忠烈》、《春风吹“又生”》等,以小见大,为微视频增添了文字的温度。

《枕头人》里有一句话:讲故事的人的唯一责任,就是讲好一个故事。作为记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幸运。

如今,“舍命救学生”女教师李芳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最初,在信阳中心首发这个消息后,王姝奉命回去采访,通过还原李芳老师生前24小时的经历,说明像她这样基层教师的生活工作常态;挖掘出30余年前,把饭票送给同学、自己回家吃饭的李芳,交同学唱《甜蜜蜜》的李芳,胆小怕黑拉着女同学的李芳……正是因为这些有血有肉的存在,让她推断出,李芳最后的选择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这个结论在后来被各方诠释说明。

如今,在向深度稿件发力的同时,王姝也在积极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围绕线口落地一些生动鲜活的视频新闻。从全国两会、省两会,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展会、中宣部河南推介会,她和老师同事们一起报道河南、开阔视野;在来郑州的两年,她完成了一百五十多个整版或多版新闻采写,其中70%是封面重磅策划。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王姝很喜欢王阳明的这句话。

“比起情怀,我最看重的是专业主义。文字工作者从能写到会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下一个六年,我希望自己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她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cf/10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