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本报记者王辉文/图东李村司机王占辉驾驶收割机在收割青贮玉米叶县田庄乡东李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该村种植的多亩青贮玉米喜获丰收。9月24日上午,走进东李村一片青贮玉米田,司机王占辉驾驶一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玉米,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收割机将一棵棵玉米秆连同玉米穗“收入馕中”打碎,然后“喷吐”到与其比肩而行的一辆卡车上。与此同时,在东李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李梅兰等人正在打理辣椒苗,还有几个村民正在村委会大院里忙着将红薯分拣装箱,东李村内外呈现一片秋收繁忙景象。土地流转集体村民打工今年66岁的李梅兰一家六口人,老伴儿李结实身体不太结实,干不成活儿,儿子儿媳各有各的工作,两个孙女正在上学。两年前,李梅兰家的三亩多土地全部流转至东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一亩地一年可收块钱租金。这样,李梅兰一家人不用耕种,三亩多地的收益比土地流转以前还多。另外,土地流转后,李梅兰还抽空到合作社的菜地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她说:“在菜地里干一天活儿给50块钱,一般干一个月到三个月,村里给俺结一回账。”当天上午,正在东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蔬菜大棚里干活儿的李秀花说,她家11口人,向合作社流转了5亩多地,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她一有空就来到蔬菜大棚里干活儿,一个月干20多天活儿,能拿到多块钱。东李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宇说,东李村一共有户、人。年5月,东李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随后,村民将亩地流转至合作社,集中种植青贮玉米、红薯及时令蔬菜,自愿参与流转土地的村民可选择保底分红(一亩地保底租金元,另外参与合作社年底分红),也可选择一亩地收租金元。村民与合作社签有土地流转合同,合同到期双方可以续签,否则,村民可收回流转土地自己耕种。一年四季合作社的农田需要耕作,村民可以自愿参加劳动。届时,合作社向参加劳动的村民按天支付50-元不等的劳动报酬。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说,东李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后,每年收入的35%用作合作社的发展基金,5%作为村里教育孝善基金,其余的按一亩地一股年底分红,或者一亩地支付元租金。发展集体经济势在必行随行的叶县田庄乡党委副书记王涛说,现在一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后,无暇返乡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则无力耕种土地,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与土地打交道,总想摆脱土地的束缚,到城市谋求发展。因此,农村适度进行土地规模化、集中化种植经营是必由之路。东李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村里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经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合作社对村民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后,针对粮食收购大户搞定单农业专项种植,从而提高了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在购买农资化肥方面,可以享受厂家出厂价格,还能从厂家直接定制农用资料,降低成本。在收割庄稼时,采用大型收割机连片集中收割,降低了收割成本等。这样算来,东李村在土地流转后平均一亩地比流转前节约投入大约块钱,在发展高效种植农业方面平均一亩地比过去可多收入多元。最重要的是,东李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后,将一部分青壮年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行业发挥自身价值,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使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多了一个挣钱门路。此外,东李村还建有一座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年8月,一家生产电子元件的工贸公司落户这里。此后,该公司每年向东李村分红00元现金,并且帮扶该村丁绍周等6个贫困户每户每月块钱,目前,东李村已经有两户贫困户脱贫。如今的东李村村民除了流转土地后每年应得的租金或保底分红以外,可以在本村合作社农田里参加劳动挣钱,也可以在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务工挣钱,还可以外出打工、做生意增加收入,从而使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杨宗昌:月季花开金银来□本报记者孙书贤文/图杨宗昌在月季种植基地里赏花9月28日上午,在郏县安良镇水泉村南的月季种植基地里,粉扇、月翡扇、口红、金奖章等2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今年54岁的花工杨宗昌陶醉在这怡人的花香里,嘴里哼着小曲。“老杨,把仙蓉月季给俺再送株吧!”一阵手机铃声响起,宝丰的一位老客户下了订单。“好的,下午保证送到!”杨宗昌爽快地答应着。从贩花盆到卖花杨宗昌是安良镇水泉村致富带头人,他在年就发挥优势,拉着邻居一起从附近塔林坡花盆厂批发花盆,然后租车运到浙江的金华、义乌等地出售。他们跑一趟需要半个月左右,每人可赚多元。卖花盆虽然季节性强,但一个春季下来就可获得上万元的收入。在他的带动下,村里5名村民也跟着干了起来。有了资金积累后,头脑灵活的杨宗昌在年转行做起了经营花卉的生意。他带领几名村民从福建省漳州市批发仙客来、瑞香、铁树等十多种花卉,销售到杭州、苏州等地。“记得头一趟去苏州卖花,批发不到一块钱的花,一株就可卖到5至10元的高价,一箱多株的花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光了。”杨宗昌说。尝到卖花甜头后,杨宗昌就常年做起了花卉经营生意。可是,卖花也有一定的风险。年春,杨宗昌刚进了一车仙客来,就遇到了连阴雨天气。十多天下来,由于租的房子通风不好,价值0多元的仙客来全部坏掉了。从此,杨宗昌格外注意天气变化,一旦天气不好,他宁可给自己放假,也绝不冒险进货。在花卉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杨宗昌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装修得漂亮、时尚,庭院里鸟语花香,现代化家电齐全,小轿车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多名村民也通过卖花走上了富裕之路。月季花开金银来年,杨宗昌再次转行,在家门口租地30亩,引进月翡扇、仙蓉等20多个月季品种进行种植。为了管理好月季,杨宗昌抽时间看书,上网自学月季管理技术。他在秋后对月季进行育苗、嫁接,到次年春季出售。种植的月季销售到附近县城和乡镇村庄,年收入15万元以上。在月季种植基地,杨宗昌雇用了十多名村民,平时至少有3人在月季种植基地里做管理。村民张花朵常年在月季种植基地务工,每月有元的收入。杨宗昌还帮助村民刘梅种植了5亩月季,并毫无保留地教她嫁接、修剪技术,帮她开拓市场,让她每年收入3万多元。“在宗昌的帮助下,我家发生了大变化,他可真是个大好人啊!”刘梅说。去年10月,杨宗昌又帮助杨世昌种植了2亩月季。今年以来,杨世昌就实现增收0多元。“从卖花盆到卖花卉,再到种植花卉,每一步杨宗昌都不忘帮助别人一起致富,是一名实实在在的致富带头人,是安良镇创业致富的榜样!”安良镇镇长石臣伟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