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博物馆为中国艺术家和活动家艾未未举办了主题为“aiweiwei:maybe,maybenot”的展览,本次展览聚集了艾未未的许多作品,探索了个人和众人之间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里去看待。其中大型雕塑作品“铁树”是首次面世,它超过8米高,重达14吨,被放在博物馆外围的通道上,游客们在进入博物馆的时候都会看到它们。除了“铁树”之外,还有一系列的装置作品—包括“葵花”、“trees”和“softground”—作为补充作品参加展览,这些作品全部出自艾未未之手。
图片版权归eliposner所有
“铁树”是艾未未的最新艺术作品,属于他一直在进行创作的“trees”系列,他从年就开始进行这个系列的创作了,这次该作品被安排放在以色列博物馆的周围。它的树枝、树干和树根都是用铁铸造而成的,这种铸铁是从中国南方采集到的,景德镇的市场上有的卖,使得该作品乍一眼看上去就像是真的树一样。但当你走近看的时候,你就能看出破绽,人工的连接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就像艾未未的许多作品一样,复制和重新组装不同的元素来创造一个个体,这个行为可以被比喻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它模糊了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
“铁树”由于被放在室外,它们会生锈,表面还会覆盖上一层铜绿,这样反而让它们看上去更像是真正的树,更好地和周围的绿色植物(主要是橄榄树和迷迭香灌木)融为一体。之所以决定把“铁树”放在圣书之龛(shrineofthebook)附近,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雕塑作品,而且都表达了保护过去文化遗产的思想。
“艾未未这种隐喻性的作品连接着中国文化的现在和过去,这种连接方式在以色列背景之下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两国有着相似的古代遗产。通过把背景从中国搬到耶路撒冷,这些作品反映了两个文明之间的共同点,作为东亚和西亚的两个不同国家,两国的文明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以色列博物馆负责全球活动的总裁jamess.snyder评论说,“我们的收藏来自全世界,藏品的年限横跨万年,和艾未未的作品有普遍的一致性,聚焦于历史、地点以及人类经历的相互连接。”
在博物馆上层的画廊里(包括艾未未标志性的适时主题与传统主题相结合的壁纸),本次展览还展示了艾未未其他的一些大型作品,例如“葵花籽()”。这个庞大的装置作品第一次面世是在泰特现代艺术馆里,它由上百万个陶瓷的葵花籽组成,这些葵花籽都是由景德镇的艺术家手工雕刻并上色的,景德镇是中国的陶瓷之乡,它的历史往回可以追溯到汉朝。相比于中国制造这种人们记忆里标准化的生产,这里的每个葵花籽都有自己的特点,反映了手工艺者的个性。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以色列,嗑瓜子都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废弃的瓜子壳就是一个佐证。
同时在“aiweiwei:maybe,maybenot”展览里展示的有作品“trees()”,它还原了一个古老的传统:收集干木头,只因为欣赏它的外形。该作品是由许多树雕塑组成的树林,不过全是死树根、树干和树枝,是艾未未在中国南方的山里收集的。艺术家用不同种类树的不同部分,拼出了树的外形,只有当人们走近了看的时候,才能看到明显的人工迹象。这些高高的树鼓励人们去欣赏组成整体的单个单元,这个主题在艾未未的作品里非常常见。在耶路撒冷由橄榄树点缀的景观里,作品“trees”承载了树在以色列的社会意义和宗教意义。
其他一起展示的作品还包括“softground()”,一个手工编织的地毯,它完全复制了慕尼黑艺术之家的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该作品是受thethirdreich委托制作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纳粹艺术;此外还有作品“‘droppingahandynastyurn()”,三幅由乐高砖块做成的马赛克图片,记录了艾未未年的一次艺术行为;作品“rocks(-)”,放在“trees”之间的石头,它为作品“trees”赋予了某种禅宗花园的意境;作品“suitcaseforbachelors()”,早期的一个艺术作品,融合了一些日常用品。
展览“aiweiwei:maybe,maybenot”的策展人是miralapidot,美术负责人是yullaandjacqueslipchitz,展览将一直持续到年10月28日。
来源:艺术中国
光影侠股份——博物馆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商
-
素材来源网络,玩转博物馆编撰,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