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妹母亲的小园朗读林佳玲

点击上方尘世掠影发现更多精彩

母亲的小园作者:王树妹

“细妹,菊花开啦!”

我左脚刚踏出车门,一抬头,看到母亲灿烂的笑容,犹如盛开的一朵红菊。远远望去,屋前一大簇红的一小簇黄的。

上前一看,十几朵红菊熠熠闪亮。最大的一朵,如张开五指巴掌大,花瓣儿一圈一圈,挨挨挤挤。它浅红花芯的瓣尖略带黄亮;中间花瓣又如胭脂般红艳,一重一重叠开去;到最外边的几圈花瓣微粉红中略染白色,犹如嘴角牵动的微笑,漾开到整朵脸上。我仿佛听到朗朗笑语,向我述说着母亲对她们的呵护!旁边的花朵也跟着嘻嘻嚷嚷。

我扭头,看到母亲眯眯的笑容,比在这初冬朝阳映衬下的红菊还温暖。

其实,母亲是不爱种花的,她勤劳为家,毫无空暇;爱种花的是我。三十多年前,少年时代的我,喜欢上了种花,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花花草草,伴着我成长,特别是菊花,便宜,易种,美丽,傲霜盛开,我最喜欢。“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诗人元稹笔下的《菊花》正是我的菊花的写照。然而十多年来忙于工作学习、家庭孩子,无暇顾及。

眼见一盆盆原本生机勃发的小植物逐渐稀疏、干枯,剩下一个个难看虚空的小花盆,像一只只深陷的眼睛发出无力而干涩的眼光,好像在希翼什么。我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母亲不忍心,忙里挤空,浇浇水、除除草、换换土,名副其实成了小花园的“使者”,才再次使小园生机蓬勃,姹紫嫣红。

最美的菊花

红黄争妍斗艳

各种鲜花

应期嫣然而笑

前年国家的创文活动推广到我们的小乡村,家门前围了三十多年的低矮墙廊“卸任”了。母亲将一人多高的粗壮的巴西铁树砍成树桩模样,顺势种在屋前灰埕边缘的泥土地里,再把余下的龙吐珠、刺梅、千日红、菊花、兰花等,围着巴西铁树放置,接着还种上艾草和薄荷。丁点大的地方,成了母亲心爱的小园。

其实,自我种花起,一些实用的绿植,母亲一直没少种。

母亲少不了种艾草。小旧花盆里,二三株,五六株,生长旺盛。艾草在母亲手里是个大功臣。轻度扭伤摔伤,她立刻采用艾叶,捣碎,放进一个废旧的闲置无用的铁鼎子翻炒,喷上米酒,翻炒着翻炒着,酒香浓了,艾香浓了,热烫热烫的,用纱布包住,往乌青瘀肿的地方不断热熨,凉了再炒再热熨,如此反复,受伤之处舒服了,软了,肿胀慢慢消散。我和父亲,以及母亲她自己,都受过艾草这种恩惠。“艾草多好,这样弄多简单,省心省力又省钱!”她总这么说。

薄荷,是母亲刚喜欢上的。去年,她种些在小园的泥土里,侍弄成一小摊,绿油油,长势颇盛。“薄荷作用也大着呢!叶子揉碎闻,提神醒脑,多香!”母亲边说边比划着。“去年大热天,一个多月了,你父亲两腿老是抓痒,是我用捣碎的薄荷叶帮他擦好的,才不用你们操心!”母亲欣慰地说。看着那一摊带着茸毛的浅绿,我顿生好感,似乎闻到一阵阵沁心的清凉薄荷香。

母亲种得最久的是葱和大叶茼蒿,至今从未间断。她常说,这两件调味小宝,家里种有,随摘随用,方便快捷不花钱。记忆犹深的是,那时读初三,为了中考,很拼夜,母亲怕瘦弱的我经受不住,思来想去,施展巧手,变出美食,权作宵夜。然而,葱或大叶茼蒿只是配角,主角是一碗小点心。小点心不贵,一把面粉,几滴油,一小撮盐,加上几根葱,就变魔术似的成了一碗美味的粿汁。我最喜欢站在炉火旁,看母亲把小勺一挥,乳白色的面粉稀糊,在鼎里幻化成一朵开着薄片的美丽的白色大花朵。这碗可口的粿汁助我度过每一个紧张的夜!至今,我没有吃过比这更好吃的点心。如此美味,飘出的,何止是葱的香......

MOTHER

母亲的确拥有一双巧手。她更能做形式各异的潮汕粿品,像变戏法似的:红桃粿、菜粿、发酵粿、石榴粿等。她也能摆变出许多物美价廉的潮汕小食:萝卜丸、萝卜糕、胶罗钱、烙饼等。她还能不厌其烦地捣弄出酥香甜脆的食品:为庆春节,酥饺是拿手好戏;逢年过节,卷芋卷必备;甜番薯芋、胶罗钱,香润得让人甜到心里。数不胜数,举不枚举,直教人垂涎三尺!

应该说,母亲毫不起眼的头脑,没多少文化,但却是生活的小智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还有许多“绝招”。

最佩服的是她能用米酒来辅助处理轻中度烫伤。虽说辅助,她却一再强调起关键作用,“一定要先用米酒退去火性!好得才快!”

母亲还有一件“宝贝”,能使出诸多“花式”,就是山茶油。从我有记忆起,家里就有,浑浊、土黄、油腻味,不好闻,我不太喜欢。“用途大着呢!”我嗤之以鼻,因为母亲很少让山茶油频展身手。“但挺贵的!”母亲羞涩地说。后来,我买到更好的,清澄、金黄、光亮。“好油!多贵?”母亲两眼放光。她边说边迫不及待地搞了一大碗面粉糊,取两个碟仔,一个盛山茶油,一个盛金龙鱼花生油。开始烙饼。烙到第二个,用上山茶油,随着油热透,一股清清的、幽幽的茶香,袅袅而来,旋即弥漫整个厨房。母亲兴奋得像个小孩,“好油,好油!”小铁铲在她手中翻来覆去,只消一会,一个金灿、亮泽、茶香阵阵的饼盛到了盘里。我们切半品尝。她吃得吧唧吧唧的,跟小孩子一样。味香、色美、外酥、里软,齿颊留香,别番美味。怪不得晚唐诗人李商隐游安昌时作诗:“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雍正皇帝更是称颂道:“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比美。”“尽管用尽管吃,让您用不断吃不完!”我说。终于,山茶油在母亲手上“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成了母亲的知心小伴。

母亲凌乱的小园一如她凌乱的头发,理还乱。然而,年年不变的是:

龙吐珠、千日红、巴西铁树等应期嫣然而笑;

最美的菊花,红黄争妍斗艳,向日傲霜,祈盼赏花孩子的归来;

竖着杆子的青葱和吐着嫩芽的大叶茼蒿一直翠绿着.......

葱香中,仿佛看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汁;

茶香中,仿佛看到一盘润黄酥软的烙饼。

母亲确实是一位俭朴爱家顾仔、勤劳手巧、满脑袋“绝招”的“潮汕农村阿姆”!

祝大家

赏花愉快

编辑:林晓娜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树妹,中学语文教师,揭东区读书创作协会会员,喜欢阅读。

朗读嘉宾简介林佳玲,女,揭阳揭东人。热爱播音与主持,乐意用声音传递“佳”音,因为在“玲”珑的世界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转载请联系陈耿洪主编授权。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fb/7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