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三个地方的生物种类最丰富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近日,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全球最具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已处在一个临界点。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流失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且不可逆转。为此采访了杨宇明教授,谈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三大核心区域,以及保护与发展平衡。

这是的第1篇文章,全文字,阅读需要8分钟。

从物种的总数、遗传种质资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景观的多样性来看,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狭域特有”。即物种分布区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很少,可能拥有同一个祖先,或祖先的亲缘相近,由于生境的隔离,逐渐演化成独立种。

比如全长公里额澜沧江-湄公河,其总长不足亚马逊河的五分之四,但北起青藏高原南近赤道,纵贯25个维度,落差度极大。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双向叠加,跨越了从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到暖温带、寒温带直到寒带的多个气候带类型,这在全球绝无仅有。

这里物种资源丰富,仅鱼类就发现了多种,平均每年还以约种的速度增加。尽管在物种数量上不及亚马逊流域,但特有性极为突出,很多物种类型仅为某个流域段所特有,形成“狭域特有种”。

中国共有三个特有植物的分布中心,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热点。

湄公河特有种:巨魾(pí)

Part.1

西南山地

滇西北、川西和藏东南

西南山地被称为世界物种的分化中心和新物种特有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全球关键地区和优先重点区域中,排名首位。

该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滇西高原西北部,即东喜马拉雅南翼及其临近地区,是横断山脉的核心地带,域跨滇、藏、川等省区,连接着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

该区域的地貌特别复杂。新时代的始新世时期印度板块撞击欧亚板块,产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巨大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迅速抬升,整个地势从海平面抬升了米,形成了巨大的高差;并在由南向北的推挤作用下,在东喜马拉雅形成了近90°的皱褶,导致了山脉水系呈北-南走向。

山岭自西向东主要包括:伯舒拉山—高黎贡、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云岭、雀山—沙鲁里山、大雪山—折多山—锦屏山、邛崃山—邓殊山—大凉山等;

发育的主要水系有: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长江和元江—红河等,形成了高山、峡谷、山川并列,自西北向东南的横断山脉的“帚状山脉水系”。

这样复杂的地形地势在全球独一无二,高山峡谷与高原面和宽谷盆地之间的生境极其多样。物种在特化的生境中快速分化,甚至相邻山峰或同一山峰的不同海拔高度都会出现地理隔离,形成了很多新的特有种。

这些新的特有种非常脆弱,只适应特化的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很小,一旦受到干预,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就灭绝。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新物种分化过程中,西南山就成为了狭域新特有保护的关键地区。

西南山地旗舰物种:大熊猫、金雕、小熊猫、川金丝猴

西南山地的物种大部分都是狭域的,但目前对狭域特有种的特殊性与脆弱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它们对研究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地理环境协同进化的关系,以及当今的气候变化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也不乏经济价值极高的种类,特别是高山药用价值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不断被发现。

西南山地常见植物:全缘叶绿绒蒿

所以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中,西南山地都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

Part.2

滇东南-桂西

喀斯特古特有中心

滇东南-桂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区,该区域在整个中生代都处于海浸与海退的交替中。直至中生代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开始,全区升起为陆地,被泥盆系和三叠系的石灰岩覆盖,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该区域自新时代古近纪以来,地理环境相对稳定,特别是中新世新构造运动对这里没有产生巨大冲击,也没有受特提斯海消退、洋盆闭合后气候变干的直接影响,更没有在第四纪更新世受到波及全球的冰盖所侵袭,因此温暖湿润,成为全球生物界的冰期“避难所”,一些古热带植物区系在这里长期繁衍。喀斯特山地造成植物的长期特化发展,保存了许多世界珍稀孑遗植物,分化了许多古老的特有珍稀植物,也是现今古老孑遗植物的著名就地保护地。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该区深受东南热带季风气候的泽惠,至今仍保存着相当多的三叠纪至古近纪残遗的植物科属和孑遗植物种类,如特有的裸子植物多歧苏铁、叉叶苏铁、云南穗花杉等,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木兰科植物是该区最受到国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hy/4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