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07.html
8月4日晚上7时,台风“黑格比”已离开杭州,进入嘉兴市境内。
这次台风的威力可不小!今天,一张图片在网上疯传:在浙江台州玉环坎门渝汇小区,轻则阳台玻璃碎裂,重则阳台整面玻璃全被刮走。▲▲▲网传图片记者核实,事发小区为玉环坎门渝汇蓝湾国际,这个面朝大海的小区,在这次台风中遭受了重创。阳台铝合金玻璃被整个吹走。(叶海春摄)阳台玻璃被整个吹落不少居民家中玻璃被杂物砸穿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渝汇蓝湾国际前面就是渔港,之前打广告时,就号称是“浙江台州地区最大的纯海景住宅小区”。小区里有39栋楼,多户人家,原本面朝大海,是货真价实的海景房。每平米均价在八九千元,在当地也算是不错的小区。但海景房也意味着,在台风来临时,要接受来自海面的狂风正面袭击。今天的渝汇蓝湾国际小区里一片狼藉。走在小区的路上,遍地都是碎玻璃渣子。铁树盆景被吹翻。(叶海春摄)中央花园里,整盆的铁树被吹翻,绿化树木被拦腰折断,甚至还有很多从居民家里吹落的家具、家电,比如洗衣机、桌面,以及整个几十重的晾衣架等等,可见台风席卷时风力有多大。洗衣机被吹下楼。(叶海春摄)“这里有些楼栋的阳台就是铝合金加玻璃,台风来了,有两三户,直接整个阳台玻璃都被吹走了。”小区一位居民说,更多的人家,是家中的玻璃被砸坏,“这个就不好估计了,多户,可能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点损失的。”而吹落的玻璃,吹起的石子,还有被台风卷起的杂物,也把停在小区路面上的不少汽车玻璃砸碎。有的前后挡风玻璃被砸烂,还有的天窗被砸穿,毛估估受损车辆有十几辆。今天,不少车主已经通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已经上门来评估和维修。老住户搬进来十来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台风陈女士是渝汇蓝湾国际小区的居民,住在29栋,家里是15、16楼的复式,搬进小区已经两年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台风,很多老住户,说是搬进来十来年了,也没见过。”陈女士说,这次的台风,好像是突然发力的,晚上十一二点,住户回来,都说风还不太大,大家也没有怎么在意,谁知道到了凌晨三点左右,风一下子大了起来,“以前么会拿一点东西堵牢玻璃,做一点准备的,这一次大家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小瞧这个台风了。”居民家被砸破的玻璃。陈女士回忆,凌晨3点左右,窗外的风呼呼叫着,家里人根本不敢睡觉。陈女士(红色裤子)在看自家的受损情况。“当时我在15楼的客厅里,‘嘭’的一下,楼上卧室的玻璃直接被砸破了,那个风太大了,我们家是落地窗,不敢去搞,只能让它吹,也不敢上去。”过了不一会,15楼客厅的玻璃也被砸了,“还好15楼是有两层玻璃的,外面那层砸掉了,里面这层挡住了。”窗外是被台风卷起的各种杂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砸过来,陈女士就和家人跑到地下车库躲一躲。“今天回家,发现是对面这栋楼的铝合金,他们是绿色的,我们是棕色的,很好区分的,整个砸到我家了。”不过,陈女士说,他们这栋楼,大多是被砸了玻璃的,“22栋有的比较严重,整个阳台玻璃都吹走了。”小区里被吹落的杂物。今天上午,小区处于停电和没有手机信号的状态,通讯部门调集车辆维修,到下午已经恢复信号。下午5点40左右,陈女士打算和家人出去吃晚饭,“家里还是停电停水的,只能出去解决了。”而据央视新闻直播报道,台风过后,社区干部已经开始对这里的受损情况进行摸排。祈祷受灾居民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黑格比”会不会成为“利奇马”第二?去年的台风“利奇马”给申城带来狂风骤雨,而在一路北上过程中,它还持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今年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除名。那么,移动轨迹有些相似、登陆前连跳两级升格为台风级别的“黑格比”,会不会成为“利奇马”第二?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表示:从路径上来看,两者确实有一些相似性,但是,一来“黑格比”本身体型较小,二来,登陆后,它也在移动过程中逐渐消亡。因此,“黑格比”成为第二个“利奇马”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它带来的风雨影响也不容小觑。来的快去的也快?高温重返申城!随着“黑格比”的离去,申城将重新迎来一段晴热天气。据预报,明天起,副热带高压继续再担任“主唱”,上海将转为多云,多午后局地雷阵雨;气温也是节节攀升,高温几乎天天见,周后期最高气温有望攀升至36-37℃,炎热体感不言而喻,“烧烤”模式一触即发。年七月台风“轮空”!7月盛夏时节,本应是台风活动的高发期,然而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略显“淡定”,从1日至今尚未有台风生成,预计到月底,台风生成的可能性也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这些洋面还未发生过7月台风“轮空”的情况。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台风网制图:王玫珏历史上7月最少也有1个台风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介绍,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高海温、高湿度、高对流不稳定层结的热力条件,一定的科氏力、弱环境风垂直切变和初始动力扰动的动力条件。当这些热力和动力条件得以满足时,热带气旋就容易生成和发展。每年约有80个左右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在各个海洋的热带海域上生成,其中西北太平洋最多,约为全球生成数量的三分之一。东北太平洋、澳大利亚及西南太平洋分别每年约有15个左右生成;其他海域,如北大西洋,北、南印度洋每年生成不足10个。西北太平洋,是影响我国的台风生成的主要“场所”。然而,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仅有两个,其中1个登陆我国,均较历史同期偏少。2号台风“鹦鹉”6月14日在广东阳江登陆,登陆强度为9级(23米/秒,热带风暴级),是今年以来首个登陆台风,生命期较短、强度较弱。历史上的7月(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再“不济”最少也有1个台风生成,分别出现在年、年、年和年。台风偏少的“幕后推手”随着年秋季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伸,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平面气压异常偏高,不利于低层热带对流的发展,因此台风的生成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气候统计显示,近70年来,上半年生成台风2个以下的年份有16个,占比23%,其中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的年份就有11个。年、年、年上半年无台风生成,都发生在强甚至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如果7月没有台风生成,这也并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台风活动会趋弱,有可能下半年台风活动会较为活跃,特别是夏末到秋季,可能出现强度偏强、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台风。目前,北半球逐渐进入盛夏时期,也进入台风高发期,包括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从7月15日中国气象局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七下八上”期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3至4个,较常年同期(5个)略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2至3个,较常年同期(2个)略偏多。其他海域并不“太平”不过,虽然近期西北太平洋没有台风生成,但全球其他主要海域却并不“太平”。在东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克里斯蒂娜”(Cristina)几天前刚刚减弱为热带低压;在北大西洋,热带风暴“费伊”(Fay)于7月10日裹挟风雨登陆美国东海岸;前段时间,在印度洋,年以来当地最强的热带气旋“安攀”登陆孟加拉国,其影响一直深入内陆,在我国珠峰测量队登顶期间带来了降雪……相较于西北太平洋的“安静”,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高于正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年飓风季将“高于正常水准”,概率为60%。这意味着今年将出现6至10次飓风,其中3至6次的等级将超过3级(被认为是“重大飓风”)。以往,整个大西洋飓风季大约只会发生6场飓风,其中3场为重大飓风。但自年以来,大西洋飓风活动几乎逐年加剧。通常,北印度洋产生的热带气旋只占全球总数的7%左右,但是具有高度的季节性。一般情况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次数有双分型分布的特征,第一个极大值在11月份,第二个极大值在5月份。今年印度洋生成的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即“安攀”和“尼萨加”。在“安攀”活动期间,我国西藏东部和青海出现了较大的降雪。在北半球逐渐进入盛夏后,南半球一般进入台风休眠期,很难有台风生成。南半球主要分西南印度洋、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和西南太平洋三海域,其共同特点是台风生成的最旺季节均为2月,整个南半球全年平均有25个左右台风生成,目前已生成17个,占全年总数的68%ps.致各位读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