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干货

说起孩子,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家庭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1、管束苛刻。有家教的孩子有礼貌、遵守纪律,有向上精神,但过分的严格管束,无异于把孩子当成笼中的小鸟、绳索下的宠物,这让孩子变得拘谨、胆怯、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自由翱翔的翅膀;

2、滥施惩戒。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犯了错误的孩子接受惩罚,有助于他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但不适当的惩罚或棍棒教育会让孩子因恐惧而变得性格暴躁,甚至对家庭产生厌恶、憎恨的情绪;

3、强制学习。有的家长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主观地为孩子挑选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东西,给孩子购买了各种学习资料、试卷,在家一天一练,一周一考,利用星期天和假期请家教、进奥赛班,学这学那,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培养,抑制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其大脑神经系统早衰。孩子由于失去自我支配空间而出现厌倦学习、厌倦父母的心理,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4、攀比心强。有些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这样孩子虽能感觉到与别人的差距,但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破罐子破甩,从此一蹶不振;

5、缺乏交流。成长中的孩子心智脆弱,特别需要别人的爱、关心和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或因为太忙,或因为没有引起重视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很少与孩子一起进餐,一起聊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对他的关心、爱护和理解,得不到父母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只会造成父母同孩子之间的隔阂增大;

6、奖励不当。适当的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分清是非,但不恰当的奖励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而且会使孩子失去正确目标而一味追逐物质鼓励。如在学生学习进步或获得荣誉时,多数家长会给大量的钱币作为奖励,缺乏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使孩子在短期内挥霍、浪费或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形成坏习惯,造成坏影响,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当今家庭教育的误区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走出来的。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一是爱教相融。即家庭教育必须是关爱与教育相结合,只有在爱中施教,教中融爱,两者循环反复,不断升华,才能使家长与子女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缩小距离,加深感情,孩子们才能在爱的氛围里轻松、愉快地学习成长;

二是严慈相济。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要求与疼爱相结合,对待孩子的行为要是非分明,奖惩有度,在维护家长权威的同时,要体现长辈的仁爱和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使之既规范了孩子的言行举止,又不影响其身心健康;

三是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受暗示性很强,他们特别能够模仿与自己亲近并在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长者的言行。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不准孩子做的,自己应带头不做,真正成为孩子的师表,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使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是身心的发展与学知识相结合。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什么知识都传授给孩子,因而四处求购八方打听能让孩子变聪明的灵丹妙药,热衷于所谓超前教育,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对儿童的成长成才是百害无益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身心健康与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因此,教育子女只能按照其身心的发育情况,采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上述基本规律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四个基本规律,缺一不可。每个负有家庭教育责任的人,都应当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家庭教育的规律,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好一下代。

座机:-、-

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hy/9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