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九要持戒第四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道法九要·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于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于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一、施行道法,为什么似有神助?

道法学习和施行,关键不在于学会一些咒诀、符法、手印和步罡踏斗,而是要感应神灵。只有道法得到神灵的帮助,才能够实现信众委托的通神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习道法和施行道法的人必须守分和持戒。

神是道的化身。道是无私、无欲的。神也是无私、无欲的,由清阳之气凝聚而成。学习道法和施行道法的道士必须保持自己的清阳之气才能感应神灵、召请神灵、调遣神灵,使自己施行的咒诀、符法、手印和步罡踏斗得到神灵的帮助,达到举行斋醮、施行道法的目的。

综合“守分第三”和“持戒第四”两部分,“守分”从人的思想角度来说,“持戒”则是从人的行为角度来说。修道之人如果能够处处、时时、事事,注意守分和持戒这两方面,那么,在学习和施行道法的时候,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似有神助。

二、守戒持斋是得到神明辅佐的前提条件

《道法九要》的第四要是“持戒”。“持戒”就是“持斋守戒”。“斋”就是洁净,要保持自己身心的洁净。“戒”就是守戒,要遵守道门的规戒。一个施行道法的人,想要得到神明辅佐,必要的前提就是“守戒持斋”。

白玉蟾真人说,“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夫行持者”,就是所谓行持。“行之以道法”,施行的是道法的意思。“持之以禁戒”,“持”就是遵守,遵守的却是禁戒。“端的”是宋元时期的俗话,意思就是底细、始末。“明其二字端的”,就是明白了“持戒”这二个字的根本的道理。“方可以行持”,方才可以做到行持的意思。

学习道法和施行道法,首先要“守戒持斋”。白玉蟾真人说,“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首先学习遵守戒律,保持身心的清洁。“神明自然辅佐”。经过斋戒的道士,在施行道法的时候,就能感应神灵。神明自然就会来帮助学道施法的人。

接着,白玉蟾真人就以萨真人的事例教导我们。“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

“萨真人”,即萨守坚,宋代道士。道门尊称为萨祖,他精通三家道法,名震巴蜀、湖广和江南。“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意思是说,自身有了道法那不是一件平常小事,想到行道法要保持戒行那是要让人彻骨寒心的。千年的铁树开花还是容易的,坠入地狱再要转世为人那就困难了。

白玉蟾真人说的“真人烧狞神庙”事,是关于萨真人的一个故事,王善是“狞神庙”的庙主,因为祸害百姓,被萨祖用火烧了庙宇,王善心中怀恨,时时刻刻在暗处监督萨祖的一言一行,整整十二年,萨祖没有触犯任何戒规,王善受到感化,愿意拜萨祖为师成为他的护卫。白玉蟾真人说,“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意思就是萨真人如果犯一次“戒”,那么,王善必然要上告玉帝,给萨祖以惩处,就可能逐出仙班。现在学道的人怎么可以不守戒啊。

接着,白玉蟾真人又讲了许真君的事迹。“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于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更当”,是说除了守戒还有其他事应该做的意思。“布德”,就是传布德行。“施仁”,就是施行仁义。“济贫”,接济贫困人群。“救苦”,救助苦难人群。白玉蟾真人要求修道之人,除了“守戒持斋”以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能够帮助贫苦,救济有难的人。

许真君的传说故事很多,白玉蟾真人只说了一件。“昔”,过去的意思。“晋”,即晋代。“旌阳”,地名,在四川。许真君即许逊,南昌人,在四十二岁时,因为品行超群,被推举为孝廉,任四川旌阳县的县令。一个穷人生病在家,他的家人写信给许逊。“抱状”,就是书写文书的意思。许逊看了信,得知此人所以生病,是因为穷而不得志的缘故。于是,许逊就将一些钱藏在符牒里面。让人把符牒交给那个患病的人。回家以后,病人打开符牒,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钱,帮他解决了急难,病也马上好了。“济贫布施,则积阴德”,意思就是救济贫困的人,布施给他们钱,那是积了“阴德”。一般将他人不知、自己不说的有道德的行为称为“阴德”。

白玉蟾真人总结说,“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于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行符之人”,指的是施行道法的道士。“建功皆出于无心”,建立功业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追求的。这就是说,要把遵守规诫,济贫扶困作为一种职责,不用炫耀。“著相”,指的是一种故意的表现。“著相为之,则不是矣”,意思是说,故作姿态的济贫扶困不是建功,不是积德。“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若”,就是如果。“功成”,就是建功成功。建功是“因”,积德是“果”。“果满”,就是救济贫苦,积累阴德达到一定的数量。“升举”,指升登仙界的意思。“升举可期矣”,就是升登仙界,名列仙班的理想可以期望达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pz/12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