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的人
大家好,
我是一个爱玩的人,
你可以叫我铁树。
我也是一个喜欢传统技艺的人,
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
一个喜欢自己动手把想法实现出来的人。
(我的创意作品:利用小海螺制作的台灯)
怎样成为今天的我
我和你一样,简单平凡,
并没有被上帝偏爱自带光环。
我成为今天的我,
一切都是起源于我的爱好,
一切都是因为传统技艺的美,
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追寻。
我去瑞安看过木活字,
去芜湖触摸过铁画,
去云南见到了传统的树皮纸,
去扬州收藏过传统雕版和笺谱,
去江西买过乡间捕鱼抓虾的竹篓,
去河北拜访过已经歇业多年的铁匠铺。
(十竹斋笺谱)
(民间用于捕鱼抓虾的手编竹篓,改装成古朴又充满民间意趣的吊灯。)
无奈的现实
见识了这么多,
我没有兴奋激动,
反而倍感心酸。
云南树皮纸作坊里,年迈的阿婆在忙碌;
国家级木活字传承人王超辉,已经60多岁;
42岁的宋金荣,从事雕版事业二十五年。
(依次为做树皮纸的阿婆、王超辉和宋金荣)
为什么,做这些技艺的都是上岁数的人?
年轻人在哪里?
“这东西又不赚钱。”
“太累了!”
“学过,但这东西没人要啊!”
对于传统手艺人,
现实是无奈又残酷的。
云南的树皮纸作坊,因连年大旱,需求量骤降,
做了几十年的造纸师傅也只能闭业去另谋生路。
一位务农的木雕师傅,放弃自家房子、田地、家畜搬进当地技艺保护村后,却因失去收入来源,不得不每天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雕刻,现在六十多岁,不知道他的身体还能撑多久。
(活字印刷的过程)
本该被传承的技艺,
失去了生存技能的原始功能,
还能走多远?
我不能忘记他们的艰难度日,
也不敢想象剩下来的会在哪一天消失。
匠人们渐渐老去,
年轻人避而不触,
怎么办?
既然没有人做,那就让我来做吧!
我要做什么
我有很多很多的心思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