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唐于闐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下边开始讲八部四王的八众。
“复有无量阿修逻王。”
现在解释八部四王众,八部就是①阿修逻王、②迦楼逻王、③紧那逻王、④摩睺逻伽王、⑤夜叉王、⑥龙王、⑦鳩槃茶王、⑧乾闥婆王。四王就是①北方多闻天王、②西方广目天王、③南方增长天王、④东方持国天王。各领二部。
又有无量无边阿修逻王。阿修逻译为非天,因为他们有天福而没有天德。为什么没有天德?因为他们往昔专门諂媚别人,就是心不正直,用虚伪心去赞叹别人,令别人欢喜,所以无天德。
阿修逻又译为无端正。因为他们的相貌不端正。男的相貌非常丑恶,女的相貌美丽。阿修逻又译为无酒,男人喜欢喝酒,好闘争,如果有酒,便发生闘争,所以无酒可饮。
阿修逻有四种,在天道的阿修逻,常和天人作战。因为阿修逻王想作忉利天主。他的手能撼须弥山,使帝释天主的宫殿震动不安。帝释乃率领令四天王为先锋,与之交战,但屡战不胜,乃求救于佛。释迦牟尼佛教其念摩诃般若波逻蜜,因而战胜阿修逻王,王将女儿献于帝释为妻,双方和谈,签和平条约。
在人道的阿修逻,善于諂媚,对任何事都发生兴趣,有争强好胜心,胜则喜,败则瞋,兴风作浪,常引起战争。
在畜生道的阿修逻,欢喜闘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在鬼道的阿修逻,亦复如是。无论在那一道中,都有闘争心,胜负心,就有争强论胜的思想。
修逻王的宫殿在金刚山,虽然为王,但是每日三时要受苦刑,刀剑从空中飞入宫中,如不避之,必遭杀害,所以欲为忉利天主。
“所谓逻睺阿修逻王。毘摩质多逻阿修逻王。巧幻术阿修逻王。大眷属阿修逻王。大力阿修逻王。遍照阿修逻王。坚固行妙庄严阿修逻王。广大因慧阿修逻王。出现胜德阿修逻王。妙好音声阿修逻王。”
第一位阿修逻王,名叫逻睺。译为摄恼。因为他能用双手将日月之光遮住,成为黑暗,令天人恼怒,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阿修逻王,名叫毘摩质多逻。毘摩译为丝,质多逻译为种种,因为他能用一条丝线,变出种种不同形相的物体,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阿修逻王,名叫巧幻术。因为他能用巧妙的幻术,自有化无,自无化有,忽现一座高山,忽变一个大海,他能移山倒海,使日月互变。这样千变万化,令人生出幻觉,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阿修逻王,名叫大眷属。因为他最喜欢眷属,越多越好,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阿修逻王,名叫大力。因为他的力气最大,一双手能把须山托起,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阿修逻王,名叫遍照。因为他有一种光明,比太阳的光还要明亮,能遍照十方,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阿修逻王,名叫坚固行妙庄严。因为他的愿行坚固,而且美妙庄严,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阿修逻王,名叫广大因慧。因为他在因地时修广大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阿修逻王,名叫出现胜德。因为他有特别殊胜的德行,常常显现,令众生一见到他,就知道是有德行的,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阿修逻王,名叫妙好音声。因为他的音声美妙,十分悦耳,令闻者生欢喜心,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十位阿修逻王,代表无量无边阿修逻王为上首,其数无法可计。
“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诸烦恼。”
阿修逻都有我慢。由我慢的天人,就是天上的阿修逻。由我慢的人,就是人间的阿修逻。有我慢的畜生,就是畜生中的阿修逻。由我慢的鬼,就是鬼中的阿修逻。阿修逻有胎卵湿化四生。
但这些阿修逻王,他们非常精进,勤修佛道,依教奉行,如法修学,所以能把我慢的习气摧伏,无明熄灭。没有了无明,一切烦恼也就随之断除,以上是第一众阿修逻王。
“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逻王。”
又有不可思议那样多的迦楼逻王。迦楼逻译为金翅,因为这种鸟的翅膀像金子一样的光亮。又译为妙翅,他的翅膀是用种种妙色所庄严,在太阳光反射之下,放出万道金光。又译为大嗉项,此鸟吃东西时,都把食物放在嗉项(即胃)中保藏,慢慢消化。
这种鸟名叫大鹏金翅鸟。牠有多大呢?牠的身体像大山一样,牠的翅膀伸开,有三百三十大由旬(一由旬是八十里)。牠的翅膀搧起来,能把海水搧开,而海里将要死的龙便露出来了。这鸟以吃龙为生。牠的食量很大,一天要吃一条大龙、五百条小龙。牠吃龙时,先从龙尾吞下去,放在大嗉项中,慢慢消化。
龙王很担忧,牠的眷属愈来愈少,即将灭种,于是各处求救,可是大家都束手无策。有人建议牠去乞求佛陀。龙王便来到佛所,祈求佛以慈悲,庇护龙子龙孙,以免断绝龙种。
释迦牟尼佛对龙王说:「你们如果能持八关斋戒(就是八戒及过午不食)大鹏金翅鸟便不能吃你们了」。于是,龙王率眷属来到佛所,受八关斋戒。受戒之后,佛又把袈裟线给牠们,叫牠们带在身边。从此之后,大棚金翅鸟便无法吃到龙了。
可是,大鹏金翅鸟没有食物,牠也到佛所求援对佛说:「我们今后以何为食?」佛说:「我告诉我的弟子,在中午吃饭时,先送一份斋饭给你们吃。」所以现在寺院上供时,一定要送一份斋饭给牠们。这是佛的慈悲,度化龙与鹏鸟使之和平相处,忽不侵扰。
鸟和龙都有四生,卵生的鸟不能吃化生的龙,也不能吃胎湿二生的龙,只能吃卵生的龙。化生的鸟,才能吃四生的龙。如果劣鸟吃胜龙,这鸟会丧命的。
大鹏金翅鸟住在金刚山,牠的宫殿是用七宝庄严。牠要死时,就不能吃龙,为什么?因为龙体内有毒汁。金翅鸟平常吃龙,不怕毒汁,当牠快要死时,这时龙身放出毒汁,射到牠的眼中,令牠睁不开眼睛,这样,就吃不到龙。饿得实在难受,便栖在金刚山铁树上休息。到了不能再忍受时,又飞到海中找龙吃,龙又放出毒汁,把牠逐走,这样,往复七次,终于体力耗尽,毒发而死。
这时,大鹏金翅鸟的尸体,被毒火所烧,像火山爆发一样,把一切坚硬的东西,都溶化成水。难陀龙王恐怕把宝山烧毁,乃在空中降大雨,雨滴大如车轮,把火扑灭。此时,大鹏金翅鸟的全身已经成灰,只有鸟心没有烧毁,成为宝珠,琉璃色光玲瓏可爱。转轮圣王得之,作为冠上如意珠;帝释天得之作为夜明珠。
在本经〈出现品〉中,有一首偈颂这样说:「菩萨迦楼逻。如意为坚足。方便勇猛翅。慈悲清净眼。住一切智树,观三有大海。拨捉天人龙,接至湼槃岸。」由这段经文来看,大鹏金翅鸟也是菩萨示现,来调伏一切众生。所以才说:「大鹏金翅鸟菩萨,遂心如意在空中飞翔,牠的足爪非常坚固,牠的方便翅膀,非常勇猛,牠的眼睛非常慈悲而明净。牠虽然吃龙,但只吃将要死的龙。在表面上看来,是被牠吃了,实际是度化龙,令牠们不再受轮迴之苦,而直接到彼岸。牠所栖住的树叫智慧树。牠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大海,拨捉天上的龙或人间的龙,把牠们送到湼槃彼岸去。」
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明白的。没有证果的人,是不会相信这种道理,等到证果之后,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释迦牟尼佛是证无上正等正觉的人,抉不妄语,这种的境界是千正万确的。
“所谓大速疾力迦楼逻王。无能坏宝髻迦楼逻王。清净速疾迦楼逻王。心不退转迦楼逻王。大海处摄持力迦楼逻王。坚固净光迦楼逻王。巧严冠髻迦楼逻王。普捷示现迦楼逻王。普观海迦楼逻王。普音广目迦楼逻王。”
第一位迦楼逻王,名叫大速疾力。因为牠的力量不但大,而且又快。牠在金刚山铁树上,能看见大海中的龙出现,牠把翅膀一搧,便把大海水分开,将龙捉住,等牠飞回铁树的时候大海水还没有合起来,故得此名。
第二位迦楼逻王,名叫无能坏宝髻。因为牠的宝髻很坚固,既没有方法可破坏,更没有能力来破坏,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迦楼逻王,名叫清净速疾。因为牠有清净的身体,飞行非常快速,在刹那间,飞到十万八千里之外,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迦楼逻王,名叫心不退转。因为牠得到永远不退转阿耨多逻三藐三菩提的法,得到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所以得此名。
位不退:已证到大菩萨位,不会退到阿逻汉位。已经发菩提心,不会退到逻汉或凡夫的位次上去。
念不退:专心一意修禅定,思想不退转。不像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见异思迁,今天修禅,明天修净,后天修教,或者修律,甚至修密,结果一法无成。所以修行要专一。
行不退:要勇猛精进地修行,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也就是修行又修行,精进又精进。这就是修行不退转。
第五位迦楼逻王,名叫大海处摄持力。因为牠能摄一切江河湖川的水,流入大海中,又能在空中把龙收摄到口中,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迦楼逻王,名叫坚固净光。因为牠的身体非常坚固,又有一种清净光,这种光能照到海里,看到龙所在的地方,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迦楼逻王,名叫巧严冠髻。因为牠的冠髻非常美丽,非常庄严。其他迦楼逻王的冠髻不能和牠比拟,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迦楼逻王,名叫普捷示现。因为牠能在所有的地方示现,即普遍又敏捷,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迦楼逻王,名叫普观海。因为牠有慈悲的清净眼,能观三有大海中,大龙在那里,小龙在那里,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迦楼逻王,名叫普音广目。因为牠的音声如雷响,大海中的龙听到这吼声,吓到魂不附体,不敢活动,等待被吃。牠的眼睛特别广大,身在金刚山,眼观四海龙,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这十位迦楼逻王,代表无量迦楼逻王为上首,其数量之多,不可思议。
“悉已成就大方便力。普能救摄一切众生。”
这些迦楼逻王,已经完全成就了大方便力,都是大菩萨所示现。一般菩萨没有这样的大方便力。牠们吃龙是度化龙,吃象是度化象,吃马是度化马,吃鱼是度化鱼。总之,吃什么便是度什么,用吃的方便来度众生。其实不是吃,而是救度,是摄持。为什么?因为该死的才吃掉,不该死的,绝对不吃,众生经过他们的口,即可到湼槃岸,以上是第二众迦楼逻王。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点击底角蓝字“阅读原文”,更多《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连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