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树 >> 铁树形态 >> 铁树奇葩

铁树奇葩

楔子   明太祖朱元璋也真不幸,六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的大儿子朱标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安葬了儿子后,朱元璋又强忍着晚年丧子的悲痛,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因为他心中明白:皇位继承人何等重要,乘自己还健在时,早一点确定皇太孙,其余那些皇子皇孙们就少了份觊觎之念,皇室内部也少了一些争夺,自己眼睛一闭,天下也可望太平了。   六年之后的公元年,朱元璋寿终正寝,朱允炆也顺利地登上了皇位,第二年改元“建文”,历史上就称他为建文帝。

朱元璋(年10月21日—年6月24日)

  然而,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建文元年,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就以“靖难”为名,发动了旨在夺取侄儿皇位的战争。更可悲的是,朱元璋为保障朱氏王朝的“稳固”,一方面大肆杀戮功臣,以致功臣宿将被翦除殆尽;另一方面又将其二十几个儿子封往各地为王,并给他们以兵权。结果,诸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二十来岁的建文帝却孤立无援,身边缺少出色的政治家与军事家的辅佐,哪里是能征惯战之朱棣的对手呢?仗打了三年,朱棣终于从北平一直打到南京。城破以后,建文帝一说自焚而死,一说逃亡而去。朱棣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第二年(公元年)改元“永乐”,又改北平为北京,若干年后迁都北去,北京便成了明朝的都城,朱棣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成祖、永乐帝。

朱标(年10月10日—年5月17日)

  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明军很少打胜仗,而朱棣的燕军却几乎无往不胜。唯独在山东济南,朱棣却碰上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勇抗强敌的大臣   山东参政铁铉,老家在河南邓州。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先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四十万大军征讨朱棣,命山东、河南、山西三地供给军饷。耿炳文在明初功臣中并不出色,只能算个偏将之才,但毕竟是员宿将,虽然在滹沱河之战中吃了个大败仗,终究守住了真定(今河北正定)城,挡住了燕军的进攻。而建文帝在接到败讯后,又改用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统帅,再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铁铉陆路车马搬运,水路船只装载,尽职尽力地管理着数十万大军的粮草,保障了后勤运输。无奈李景隆实在不是一个将才,他屡战屡败,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一仗又是惨败,死伤十万余人,李景隆几乎是单人匹马地逃到了山东德州。朱棣迅速反攻,各地守将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开城投降。不久,德州也被燕军攻陷,李景隆只得逃到济南来投靠铁铉。在济南城下,李景隆又被燕军击败,便带着败残人马,又一路往南逃去,朱棣随即将济南城团团围困。济南是军事要地,朱棣志在必得,指挥燕军日夜攻打。幸亏铁铉在筹备大军粮草时,已于百忙中雇请民夫,将城墙筑得异常坚固,濠沟挖得异常深阔,守城器具准备得异常充分,此时又收集溃败逃散的士卒,与参军高巍、参将盛庸誓死守城。燕军久攻不下,渐露疲惫之态。铁铉瞅准时机,令人将装满火药的喷筒裹成人形,置于马背之上,随即率军背城大战;正杀得难分难解之时,突然点燃喷筒,将马群赶入燕军阵中,在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燕阵顿成火海,士卒不死也被烧得焦头烂额,而明军又乘势将神机铳、佛郎机等火器向着北兵发射。燕兵大败亏输,直退出二十多里,方才勉强站住脚跟。

  朱棣大怒,于城外筑起高坝,引济水直灌城中。铁铉又召募水性好的壮士,乘夜潜入水中,撬塌堤坝,那水反倒灌入燕军营中。朱棣一气之下杀掉了看管堤坝的将官,重新筑坝,严密防守,再灌济南城。这一来城中家家有水,户户心慌。铁铉与高巍、盛庸分段防守,丝毫不敢懈怠,燕军的多次猛攻都被击退,始终不能得手。然而大水不退,城墙浸久,难免坍塌,铁铉心生一计,一面派一千余名士卒入燕营诈降,一面嘱咐城中数百父老,去敦请燕王入城,说是准备犒劳燕军,这边城头则插上了降旗。燕王大喜,营中将士也齐声欢呼。朱棣起兵以来,虽然连战连胜,兵力毕竟有限,攻下的城池虽多,却往往是旋得旋失,能够真正控制的,也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明军则兵多将广,虽然连吃败仗,实力仍不可小觑。济南地当南北要冲,得了此城,就可以控制黄河北岸,然后再攻南京就容易得多了。他一路征战一路凯歌,向他投降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万没料到铁铉却与众不同,此刻正在城内抓紧布置:于瓮城内掘下陷坑,城头堆满大石,城上还悬着一块数千斤重的闸板,又令不少士兵伏于墙边,只等朱棣进城,不死也要将他活捉。盛庸见铁铉如此作为,疑惑地问:“皇上有旨,不能轻易伤害燕王,致使皇上背负杀叔的恶名。万一燕王身死,我等如何吃罪得起?”铁铉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事是我一手布置的,有罪我铁某一人承担便是。”其实,铁铉心中有数:建文帝年幼无知,又优柔寡断,朝中更没有得力的辅弼大臣,燕王朱棣则智勇双全,满腹韬略,这仗打到最后,建文帝必败无疑,何况连年争战,老百姓与国家都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而一旦除掉了朱棣,燕军必然瓦解,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天下重归太平,老百姓也就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了。当然,这些话他无法向别人明说,只能在心中默默念叨:只要于国于民有益,哪怕千刀万剐,我也认了。第二天,朱棣带着一队轻骑,得意洋洋地前来受降。刚到城下,却见前面的将士已连人带马地跌入陷坑之中。朱棣情知不妙,急忙勒住马头,连退数步。城上铁铉袍袖一举,只听忽喇喇一声响,千斤闸板猛然砸下,将朱棣的马头砸得粉碎,朱棣也被掀翻于地。身后一个侍卫急跳而下,将朱棣扶上自己的战马,城中伏兵齐出,已将那侍卫砍死。朱棣没命似地直奔吊桥,吊桥下也有伏兵,见朱棣将欲过桥,急泅水过来欲拆桥板,偏偏桥板甚为坚固,一时拆毁不得,终被朱棣窜过桥去。铁铉喝令放箭,朱棣的从骑纷纷落马,朱棣却侥幸逃脱,被营中将士接应而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xt/12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