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秃顶子池水沟子,东北地名,究竟有多魔

牡丹江,没有牡丹双鸭山,与鸭无关对东北地名的格外注意,源于一次对各省最高峰的梳理。西藏的珠穆朗玛、新疆的乔戈里、四川的贡嘎,充满民族风情;北京的东灵山、安徽的黄山莲花峰,蕴含佛光宝气;陕西的太白山拔仙台、山东的泰山玉皇顶,自带仙风道骨。广东的石坑崆、浙江的黄茅尖,虽略输文采,但名字听起来没有违和感。到了关外大地,画风急转:辽宁省最高峰海拔最高点叫鹰嘴碰子;黑龙江省最高峰叫张广才岭大秃顶子。吉林的白云峰试图将画风扭转。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个例外。只见大比例尺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山头纷纷自报家门:大秃顶子、老秃顶子、烟囱砬子、三道滴子、三个顶子……这些仿佛“随口一说”的地名,不是来自某个段子,而是真真切切地被印在地图上。有一种岩石,叫砬(lá)子砬本意指“孤立的石头”,这种地貌在南北方均有分布。但是到了地名领域,东北人将其发扬光大。▲“砬子”地名分布。制图/周三砬子绝非泛泛之辈,它可跟多种词汇结合,幻化出无数新词:生活生产工具可以修饰它,如棒槌砬子、烟囱砬子、罗圈砬子、刀刃砬子;它可以容纳家禽鸟兽,如龙头砬子、鸡冠砬子、鹰嘴砬子;它也不拒绝人物,如高家砬子、康大砬子;它还能无缝对接其他地貌,如砬子沟、砬子河、砬子梁;它甚至可以动起来,如关门砬子、栽马砬子。有一种山峰,叫顶子叫“顶”的山峰并不罕见,如玉皇顶、神农顶。然而,只有到了东北,叫“顶”“顶子”的山头才遍地开花。它可以是山脉的名称,如黑龙江饶河县的大顶子山,是完达山支脉;也可以是一方的佼佼者,如黑龙江的最高峰叫大秃顶子。▲“顶子”地名分布。制图/周三“秃”字并非随意添加:海拔较高的山峰相比周边,顶部常常没有树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秃顶”,有网友戏称此山峰可取雅名曰广坤峰。各种“秃顶子”“大秃顶子”在东北有上百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某一地区的最高峰或主峰。▲黑龙江省最高峰大秃顶子山。摄影/张小平顶子家族有俗有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可听的“琵琶顶子”,可吃的“锅盔顶子”,正经风格的有“仁义顶子”,走卖萌路线的有“宝贝顶子”。有一种河流,叫沟子沟原本就有“河道”之意,如《尔雅》有释文曰:“水注谷曰沟。”意思是,谷地中的河流称为沟。历史沿革中,正式叫“沟”的河越来越少。但是,东北依然对“沟”情有独钟。更多时候,东北人会在“沟”后加个后缀“子”,称为“某某沟子”。▲“沟子”地名分布。制图/周三全国各省份中,东北对“沟子”的青睐遥遥领先:辽宁省拥有“沟子”地名余处,最知名的一处是赵本山老师的老家,铁岭市的莲花镇“池水沟子”。▲辽宁本溪桓仁小米仓沟。摄影/闻家麟有一种湖泊,叫泡(pāo)子由于地形、深浅不同,湖泊有海、泊、沼、泽、荡、漾、池、塘、港等叫法;由于文化语言不同,又有淖尔、库勒、错等称呼。▲“泡子”地名分布。制图/周三把湖泊称作泡或泡子,几乎是东北的专属。除了几个大湖,东北多数湖泊形成、分布于东北平原中西部洼地。一个“泡”字,形象地道出了湖的形状。相比湖、泊、泽等,“泡”更能在人脑中留下具体的形象。▲吉林省西部,“泡”群的聚会。制图/monk黑、吉两省交界处西部,拥有最密集的湖泊群。这里位于东北平原黑土地和内蒙古东部沙地交界地带——地势低洼,容易蓄水,但蒸发量大,湖泊众多,多数面积不大,湖面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吉林省白城、松原,黑龙江省的大庆市,方圆三百公里分布着数百个“泡”或“泡子”。面积最大的是连环泡,由河沟连接20个更小的“泡”组成。▲吉林白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尔淖湿地,”哈尔淖"是蒙语,意为“黑色的水泡”。摄影/邱会宁有一种海岛,叫坨子坨,本来泛指成块或成堆的东西。在民间,它被拿来称呼海中小岛,尤其是沙洲。清人吴嘉宾《海疆善后疏》中有记:“海中沙洲,俗呼为坨……”▲“坨子”地名分布。制图/周三辽宁省海域将“坨”运用得淋漓尽致:那些散布在大岛周围的小岛,多被叫做“某某坨子”。昔日辽宁第一大岛长兴岛(今已跟大陆相连)周边有温坨子、好坨子、双坨子、狸坨子、鹰头坨子。北方第一大群岛长山群岛中的“坨子”显得更接地气:青鱼坨子、形人坨子、草坨子、井坨子、团坨子、干坨子、旱坨子、矶坨子、半拉坨子、韭菜坨子、蚾螺坨子。▲大连金州的蛋坨子岛。摄影/闻家麟东北“魔幻”地名,到底咋炼成的?让风物君为你深度剖析??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cf/7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