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
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就是烟花爆竹,咱们喜庆热闹的气氛可全靠它来助阵。其实在咱们中国还有这么一种焰火民俗表演,不需要任何火药也能开出完全不输于火药烟花的绚烂花朵来,它就是秋爷今天要说的“铁树银花”,俗称“打铁花”。
据说打铁花起源于北宋,盛行于京晋豫地区,明清时期一度十分流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最早源于道教的宗教活动。宋代全国盛行道教,而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这五门手艺匠人都与道士们一样供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而我们今天讲的打铁花这门民俗就是工匠们为了供奉太上老君所举办的活动。
匠人们支起炭炉,融铁为汁,将炙热滚烫的铁水抛洒向空中,铁水四散就形成了如此璀璨夺目的铁树银花,场面颇为壮观。如此壮观的表演用在逢年过节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同时,在道教遇到重大庆典之时也会请这些匠人们来表演打铁花,增进庆典的热闹和光彩。逐渐打铁花成了人们逢年过节、重大庆典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项目,千百年来传承不绝。
打铁花虽好看,但风险也挺大,打铁花所需的铁水需要达到℃~℃左右,如此高温度的铁水碰到一星半点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表演的师傅们用尽全力击打盛装了铁水的花棒,使铁水尽量高的在空中炸裂,变成微小的铁屑在空中燃烧冷却才不会造成烫伤。而且力度不够大,打出来的铁花也不美观,更容易伤人,因此表演的师傅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充足的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秋爷在这里提醒各位感兴趣的观众们不要轻易尝试,在安全范围内静静观赏就好。
一般来说打铁花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铁水向空中撒去,铁水在高空中炸裂开来,像梨花一样散落,铁花如瀑,天空瞬间被点亮。还有一种则是将铁水往墙面抛去,顿时漫天星火,铁花四溅、绚烂夺目。
如此精彩的打铁花表演事前也有许多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在空旷的场地搭建一座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被称作“花棚”,花棚顶部会铺上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的特点使得它不易燃烧,最适合用作打铁花时的隔挡。花棚的搭建还讲究个一蓬两层,四方八角,五个方位,上面分别插着青、赤、白、黑、黄无色旗帜,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花棚顶端则是八卦旗,极具道教色彩。
△搭建好的花棚
花棚旁边摆的就是打铁花时所用铁水的熔炉,表演时,师傅们将铁水灌入专用打铁花的花棒里,另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到花棚下用力敲打有铁水的花棒,把铁水抛洒向空中,炸裂出绚烂的焰火来。师傅们轮流一个接一个敲打花棒,焰火也络绎不绝的向空中绽放。
每当打铁花的活动时,附近的龙灯队也会前来助兴,在铁花四溅的花棚下穿梭,被称为“龙穿花”,更加增添了庆典氛围。这些表演的师傅们中最出色的还会被当众报出姓名,奖励钱物,荣耀非凡。
△“龙穿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种打铁花的表演可不常见了,据说会打铁花的师傅也不足十余人,现在比较有名的打铁花表演有河南确山的“确山铁花”,它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这项传统民俗活动,观众饱眼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打铁花场面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极具民族艺术特色,但对表演者的技艺要求十分高。幸运的是如今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举办打铁花活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快过年了,不如相约去看一场如此别开生面的焰火表演吧。
秋爷
「之道」「之器」「是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