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中国植物多样性
PlantDiversityinChina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大约有种高等植物,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石松类及蕨类植物种,裸子植物种,被子植物种等。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是许多重要农作物和果树资源的原产地;还是世界上园林花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类超过种,拥有温带几乎全部的木本植物属。当前,由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入侵物种竞争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受到威胁的植物物种约种。
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超级年”,中国将于10月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今年生物多样性主题将被置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前列,这将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应对全球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挑战。
苏铁,俗称铁树、凤尾蕉等。苏铁植物指的是外型似棕榈的裸子植物——苏铁类植物(苏铁目Cycadales),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苏铁类植物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其化石记录最早出现于中国山西的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5亿年),中生代时,苏铁类植物曾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而如今,大部分苏铁类植物已灭绝,仅剩少数种类孑遗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在近期的快速辐射演化后形成了今天的物种。
苏铁
Cycasrevoluta
苏铁(Cycasrevoluta)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苏铁类植物
现存苏铁类植物主要有2科10属,约余种。其中泽米铁科(Zamiaceae)分布在美洲、大洋洲和非洲,而苏铁科(Cycadaceae)仅含1属,即苏铁属(Cycas),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日本、东南亚半岛、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及非洲马达加斯加等地。它们的生长环境多样,有的极度耐干旱贫瘠,生长在沙漠或石灰岩山崖,有的则生长在潮湿、荫蔽的雨林或缺氧、富营养的沼泽和盐碱地。
锈毛苏铁
Cycasferruginea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中国西南地区是苏铁属植物现代分布多样性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既有矮小分布于石灰岩山地的石山苏铁(Cycassexseminifera),也有热带雨林中高大的篦齿苏铁(Cycaspectinata);既有羽片窄硬、呈龙骨状展开的灰干苏铁(Cycashongheensis),又有羽片多回分叉,外型婀娜似竹子的德保苏铁(Cycasdebaoensis)和多歧苏铁(Cycasmultipinnata)等。其中,羽片多回分叉的苏铁物种大都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石山苏铁
Cycassexseminifera
中国苏铁类植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大肆盗挖和非法贩卖,后来又受到城市化进程和毁林开荒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大幅减少。如在中国有上千年栽培历史的苏铁(Cycasrevoluta),其在原产地福建东部的野生种群已基本被挖光。遭此厄运的苏铁植物种类还有很多,如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灰干苏铁、多歧苏铁、德保苏铁、叉叶苏铁(Cycasbifida)和滇南苏铁(Cycasdiannanensis)等。目前,全世界大多数苏铁类物种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
叉叶苏铁
Cycasbifida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种VU
作为独特、古老的裸子植物,苏铁类植物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苏铁类植物始花年龄较迟,在自然生境中一般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成年开花需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且雌雄异株、异熟。加之目前很多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破碎化严重,天然更新不良。这些因素成为苏铁类植物种群数目日益减少、分布面积日趋萎缩的内在致濒因子。
长期以来,苏铁类植物以其独特的外型、稀有性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受到很多收藏家的追捧,加之它们生长缓慢,市场价格高昂,使得野生苏铁植株被过度采挖和利用,成为现存苏铁类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此外,苏铁类植物广布的中低海拔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随着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增大,雨林、河谷等原生境的破坏也逐渐成为威胁苏铁类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越南篦齿苏铁
Cycaselongata
中国对苏铁类植物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如现存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南山村威惠庙的古苏铁(闽粤苏铁Cycastaiwaniana)。该庙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年),传说是为了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而建,古庙前的古苏铁相传是建庙时唐德宗李适所赐,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闽粤苏铁
Cycastaiwaniana
福建漳州石亭镇南山村威惠庙的千年古铁
苏铁类植物的栽培和传播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被看作是庙宇中栽植的圣树,又是达官贵人庭院里珍藏的奇花异卉。在中国民间,苏铁被赋予了“正直、长寿、辟邪”的文化内涵,人们将“铁树开花”视为吉祥的象征。事实上,苏铁类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渊源流长。考古学和民族植物学研究表明,至少在年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苏铁类植物了,其与人类间的关系渊源流长。在有苏铁天然分布的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苏铁类植物与当地人民在长期的演化和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在早期人类文明发展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苏铁类植物普遍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苏铁苷”,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后才可以食用。在粮食作物已十分丰富的今天,苏铁类植物作为食用的功能已基本不存在了,但它们的药用价值仍在其分布区域发挥着特殊功用,在南非,有些苏铁类植物被列入药典加以利用。
多歧苏铁
Cycasmultipinnata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统计,84%以上的苏铁类植物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个别种类甚至已灭绝。为了加强苏铁类等珍稀植物的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保护项目。
年建设的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苏铁物种为主要保护目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38.5万余株,是我国苏铁分布最为集中的天然苏铁林,也是亚洲最大的野生苏铁林。
攀枝花苏铁
Cycaspanzhihuaensis
四川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
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苏铁属作为属级保护植物被列入其中;年,原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将苏铁属列为首批重点保护的15类生物种群之一。
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成立的我国第一个专类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目前已收集保育了中国几乎所有的苏铁种类,以及来自于世界的80%以上的种类,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苏铁类植物种类大多生长良好,部分已正常开花。
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古苏铁林一角
裴氏鳞皮泽米
Lepidozamiaperoffskyana
澳大利亚特有属,该属仅有2属,在资源保护中心均有收集保育,生长良好。
司氏非洲铁
Encephalartossclavoi
极危物种,非洲坦桑尼亚特有种,生长良好,雌株已经正常开花。
年,我国首个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自然项目——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在深圳启动,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将在深圳繁殖的株德保苏铁实生苗成功回归定植到距离其模式产地不足8公里的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如今,该回归种群已实现自我更新长出子一代苗木,并繁殖出上万株苗木。年6月,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编制完成的国家行业标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指南”(LY/T—)正式颁布实施。
德保苏铁
Cycasdebaoensis
羽叶多回羽状分叉,极为特殊,是国内外园艺人士争相收藏的对象,这也导致其模式产地的种群数量在发现后短短的三年内由原来的多株骤减至株。
年德保苏铁回归种群首次雌雄株同时开花,雌株19株,雄株67株,雌雄性比1:3.5,这是一个合理的雌雄性比例。
年回归地出现德保苏铁天然更新出的子一代幼苗
仙湖苏铁
Cycasfairylakea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年发现时生长极差,几乎看不到开花的植株。深圳市梅林水库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抢救性抚育措施。经过抚育,原来几乎很少开花的野生种群目前每年开花上百株,目前已繁殖幼苗达数千株,这批幼苗已陆续回归定植到原生种群及周边适宜的生境中。目前,梅林水库有茎干高80cm以上仙湖苏铁株/丛,幼苗余株,种群规模扩大5倍以,仙湖苏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年,第九届国际苏铁生物学大会期间,国内外专家一同考察仙湖苏铁梅林种群,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对仙湖苏铁野生种群所做的努力。
含苞待放的仙湖苏铁雌花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过采取人工促繁的方法,培育了滇南苏铁、攀枝花苏铁、灰干苏铁苗木1万余株,开展了攀枝花苏铁、滇南苏铁、长叶苏铁(Cycasdolichophylla)和灰干苏铁等的回归引种工作,成果显著。
灰干苏铁
Cycashongheensis
原生境中生长的灰干苏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种。
经过人工授粉的灰干苏铁结籽饱满,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已繁殖并回归种植了株幼苗到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旧管理所。
滇南苏铁
Cycasdiannanensis
昆植所采取人工促繁的方法繁育滇南苏铁幼苗上千株,并将其种植到云南恐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处。
滇南苏铁回归苗
滇南苏铁回归基地
目前,中国所产的25种苏铁属植物均在各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及科研机构等迁地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保护,一些迁地保护单位也积极将苏铁类植物列为重点收集对象,但目前的保护规模和保护质量仍有待提高。如何积极开展保护区域内苏铁物种的生长监测和跟踪研究,合理有序地开展苏铁回归,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开展方向。同时,作为一类种群间遗传差异显著的古老植物类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收集种质资源,保存尽可能多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也是今后物种研究和保护的重点方向之一。
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年在《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框架下,中国发布了首个《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实施中国植物保护计划。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位院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二十六位植物科研领域科学家,对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已在年提前完成了75%的主要战略目标,剩余目标将在年完成。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有力修复,一些重点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
编辑:郁云江
编审:孙兴旭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