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门-松亚纲-松目-松科-冷杉亚科-雪松属-雪松(Cdrusdodara(Roxburgh)G.Don)
马尾松,湿地松,黑松。。。在常见却不容易记住如何区分的松科园林绿化植物中,雪松十分好识别——侧枝近乎垂直的从主干发出,树冠经常呈标准圣诞树的金字塔形。
雪松的枝条有2种形态,分为长枝和短枝。叶片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并辐射伸展(不呈两列状),在短枝上15-20枚簇生。
《中国植物志》的雪松墨线图,各部分的结构很清晰。下文中会详细介绍其中一些结构。
成熟即解体的“散架式”球果
描述裸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名词系统显得有些“尴尬”:如果一定要强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那么被子植物中使用的“雌蕊”,“雄蕊”,“花”,“果实”都不能用于描述裸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没有“花”!如果直接用蕨类植物的那套名词,如“大孢子叶”,“小孢子叶”,“孢子叶球”等等,又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裸子植物有时候使用和被子植物“若影若离”的名词:雌球花,雄球花,球果,有时候又会使用蕨类植物的那套名词。
园林使用的雪松很常见,但是结果并不容易看到(在上海和武汉)。雌球花(fmalstrobilus,fmalcon)生于短枝顶端,可惜我从未观察到,不过在球果(sdcon,con)的形态中可以看出雌球花结构的一些特征。
松科植物的球果(sdcon,con)是裸子植物的一种典型“果实”结构,来自于雌球花。雌球花的中轴上螺旋排列着很多大孢子叶(松柏类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鳞),每个珠鳞的外侧还有类似于苞片的保护性结构,称为苞鳞。
进入果期后,受精的胚珠开始种子的发育,珠鳞变成了种鳞。种鳞会随着种子的发育一起变大。在松科植物中,种鳞与苞磷的关系并不紧密,只有基部长在一起。在雪松的球果中,苞鳞只是种鳞外侧基部的很小鳞片(见墨线图2)。
大孢子叶和被子植物的心皮类似,是产生胚珠的繁殖器官,只不过没有封闭成雌蕊,胚珠在拓扑结构上“裸露在外”,裸子植物正因此得名。但是,球果这种致密排列的结构紧紧的裹住其中发育的种子,直到种子成熟才会以不同形式张开。因此所谓的“裸露”也并非像展示柜那样直接。被子植物的裂果也会在成熟的时候露出种子。
雪松的球果在成熟后会解体,不会留下一个完整的“松塔”。上图显示了一个雪松球果的分裂过程,有趣的是,图中首先干燥开裂的部分是球果下部,但是种鳞脱离的顺序却是从上部开始,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中轴。
散落的种鳞(及苞鳞)和内部的种子。每个珠鳞内会形成2个胚珠,最终发育成2枚种子。
种鳞可以分为两部分,外部宽大、较薄,与种子的翅膀相对应;内部楔形、较厚,对应种子部分,两者之间以内曲过渡。
球果中部的种鳞个头最大,顶端的略小,球果首尾的种鳞中也没有种子发育。在散落的种鳞背面已经看不见苞磷的痕迹。
种子有宽大的翅膀,膜质。
雄球花
雄球花和雌球花类似,小孢子叶螺旋状排列在一个中轴上,但是没有类似于苞磷的苞片结构。
一枚尚未成熟的雄球花,顶端还“画蛇添足”的多出几枚叶片,似乎在提示“孢子叶”和“叶”之间的连续变化。
纵切雄球花,可以看见大量黄色的花粉。
螺旋状排列在中轴上的绿色小孢子叶和腹侧的花药(墨线图7-8)。
早春,开裂的雄球花。花粉量极大,有时可见一地金黄。
雪松球花两性,雌雄同株,分布于阿富汗到印度。在原产地,雪松的传粉在秋天进行,受精后的雌球,因气温开始下降,随即进入休眠,开春后继续发育,到第二年果球才能发育成熟。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各地栽培的雪松,雄球常于第一年秋末抽出,次年早春较雌球花约早一周开放,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也就是传粉的时间从秋末推迟到开春。
年11月,我在武汉的两处地点,分别看到了刚抽出和已经脱落(形态上似乎没有成功开裂)的雄球花,其中应该至少有一个不是正常现象?
我没能查到影响我国雪松座果率的因素,在你们那,见过雪松的球果么?
半夏夏半两个夏
年10月17日
BautyRquirsThought!
半夏夏半两个夏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BautyRquirsThought!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