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昔日8大景VS铁岭新城8大景

铁岭昔日8大景

铁岭古城,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曾有“铁岭八景”之说。寒来暑往,世事变迁,如今“铁岭八景”已残缺不全,有的已失去了昔日风采,有的则锦上添花。

铁岭新城8景

梭塔凌霄、凤冠笼翠、波临庭院、赋勒石铭、意洽琴台、舟行天水、荷塘逸趣、湿地幽情

梭塔凌霄——凡河四桥

铁岭新城区规划中最吸引人之处便是以打造“北方水城”为特色,在这个规划理念下,不仅在选址时具有“亲水”情结,还在城区规划建设上做足“水”的文章。其中,桥梁成为凡河新区的一道别致风景。凡河四桥是凡河新城区段新建的第一座桥,桥长米,桥宽32.3米,为双向四车道,外侧设置人行道。设计以“梭”为题,取唐韩愈《石鼓歌》“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之意,以“梭”、“鼎”为元素抽象成为斜拉桥桥塔造型,使该桥从常规造型的斜拉桥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城的地标性建筑。该桥的立面形象突出,似立体的梭子,如燃烧的火炬,直冲霄汉,颇具凌云之势;斜拉的铁索,似银色的琴弦,啸傲西风,时闻天籁之音。为了更好的欣赏桥体,在河道的三角地带设计了一个园形的景观广场,既能欣赏桥,又能观赏凡河的美丽景色。广场上设计有银杏树阵,夏日如荫,秋日绚烂,冬日在享受阳光的同时观赏银杏挺拔的树型,周围的植物开花树种和常绿树结合,使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桥两侧的道路与绿带结合,如同飘舞的彩带,仿佛是为铁岭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欢腾起舞。

凤冠笼翠——凤冠山铁岭老城区有一座铁岭人引以为自豪的龙首山,为了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呈祥之意,故在凡河新城区修建一座山,取名凤冠山,以期和龙首山遥相呼应,相对相合。此山是一座利用如意湖开挖土方堆筑而成的人工山体,因其名为凤冠山,故将山体平面设计为颇似凤凰冠羽的形状。山体最高处命名凤冠明珠,寓意吉祥。在各个山脉处设有观景平台,似凤凰的羽毛,整个凤冠山山形呈一抽象的凤凰头朝南边天水河低头饮水之势,凤嘴形成一个半环的山凹势,正对新城中轴线,成为新城中轴线末端的一块绿屏。山体最高点标高98.45米,山体体量大约占地面积为47公顷,高度为45米。所堆山体有三个山峰,最高峰为98.45米,次峰为83.85米,第三峰为71.95米,由三个山峰延绵而下形成五个凤尾形的山梁,南面山脚标高为55.50米,东面山脚与莲花湖坝顶顺坡,其余地方山脚与莲花湖湿地顺接。凤冠山位于新城北部边缘,毗邻生态环境优美的天然湖泊——莲花湖,是城市中轴景观序列中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标志性生态及文化景观。整体设计风格定位为自然生态的森林公园,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好鸟嘤鸣,市民和游人登高望远,可见新城隐隐;驻足俯瞰,可见莲花湖碧波粼粼,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绝好去处。

波临庭院——浅水湾1号

浅水湾1号是集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与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亲水社区”,是铁岭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高品质、高标准住宅社区。

赋勒石铭——凡河观景台凡河,位于铁岭市西南部,是辽河的一级支流,在位于凡河整治工程一期西段建有一处观景台,观景台为平行四边形,长边36.6米,短边23米。中间平台为长方形长24米,宽10米,平台中间安置一卵圆形巨石,长4.3米,宽2.1米,高2.0米。正面镌刻有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李仲元(号缘斋)先生撰写的《铁岭赋》,缘斋先生又走笔挥毫,亲自书写。《铁岭赋》气势磅礴,书文并茂,文字优美,朗朗上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赋上品;书法清新俊逸,潇洒自然,不失为书中佳制。曾刊发于《光明日报》等媒体,广为民间流传,深受读者喜爱。文赋讲述了铁岭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城市建设蓝图和美好祝愿。正如赋中所言:“凡河穿绕,龙脊前横。魅力在水,湿地气清;金刚宝钻,依势成城。引天河之碧浪,汇如意之明湖;展朱雀之芳姿,作盘空之妙舞。”“大哉铁岭,现横天之伟势;新哉铁岭,生照世之光华。建力改山原,智开世纪之功;创福祉万众,德被苍生之业”。游人至此,登台观水,回望新城,高颂佳赋,留影纪胜,妙不可言。

意洽琴台——如意台朱雀是上古传说中的吉祥鸟,朱雀岛的设计是以朱雀飞翔展翅的形态寓意新城区百业快速腾飞、兴旺发达。新城区以凤为主题,与老城区的龙相对应,寓意新老城区龙凤呈祥、共兴共荣、和谐发展。在朱雀岛的最高处建有如意台,其位于如意湖边,故取名为如意台。是由延长米的汉白玉栏杆、栏板和平方米的清白石建造而成。采用传统古建筑模式,外圆内方,外圆直径36米,内部由两层方台组成,第一层方台直径18米,第二层方台直径12米。如意台的设计理念:一是取意天地人和,凤冠山象征天,朱雀岛象征地,天水河连接两点,人在中间,天人合一,天圆地方,预示着新城区建设和未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如意台是绝佳的观景点,同市民服务中心和凤冠山三点成一线,也是城市的中轴线,站在如意台上,环如意湖建筑群尽收眼底,又临近如梭如琴的凡河四桥,琴台遥映,珠联璧合,是新城区独具特色、寓意深远的建筑景观。

舟行天水——天水河天水河是铁岭市新城建设中人工挖掘的一条河流,其水利上的功能是对莲花湖候鸟栖息地补充水体,全长约6公里,南北两侧分别与如意湖、莲花湖相连接。天水河的河道宽度为33-66米,河道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平面构图为曲线形,宛如大地上舞动的红绸,又如天女散落人间的飘带。天水河两侧北到黑龙江路,南抵澜沧江路,建有平均宽米,全长3.1公里的滨河带状绿地,绿地面积50.5万平方米。根据城市总体景观要求,周边用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设一条城市标志性景观带。沿河规划6处广场,各具特色,两岸布置商业、餐饮、娱乐、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新城区集游、购、娱、玩、住于一体的城市中轴线。天水河上总共有7座车行桥梁,连接新城的东西两个部分,每座桥的设计和结构均独具特色。天水七桥,水中楼影婆娑,岸上花树参差,舟行水中,人行桥上,“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好一幅水乡曼妙画卷。

荷塘逸趣——十里荷花莲花湖之美,美在水,美在花。在莲花湖北侧以西堤半岛为核心,沿湿地中心堤顶路两侧建有景观带,面积18.5公顷。景观带内岸上种植了成行的柳树、杨树,杨柳依依,禽鸟翩翩,湖光潋滟,山色如黛。湖中荷花和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葱郁繁茂,其中种植荷花面积6.4公顷。莲花湖南缘也大量种植荷花、莲花、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只见亭阁交错,水中浮萍正泛娇容,行至栈桥,俯首可见红鱼绿草,遥望湖中景致,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创作,让人尽享和谐之美。每至春夏之际,十里莲花湖畔,荷花盛开,娇艳欲滴,香气四溢。遇上雨季或是晨昏薄雾的天气,烟霞飘渺,莲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另外湖岸建有景观亭、观鸟塔、亲水平台和拱桥,小桥流水,荷红柳绿,观水眺山,赏鱼观鸟,胜比杭州西湖。

湿地幽情——莲花湖湿地位于铁岭市新城区北部,历史上属于东北湿地的一部分,总面积20平方公里。7年4月26日,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铁岭市开展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并于年正式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6个、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之胜,独得于水。水是莲花湖的灵魂,湿地内70%的面积被水面覆盖,整个湿地景观以芦苇、香蒲、荷花、水禽等丰富的生物景观为依托,以东北浓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为特色。莲花湖之景,在于观鸟。鸟是湿地的精灵,是衡量湿地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好坏的标尺,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上百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数十亩蒲苇延绵于荡漾的碧波之中,水鸟翔集、锦鳞游泳。自古以来,莲花湖就是辽北重要的泛洪平原湿地,颇有鸿蒙初开之自然情致,游人至此,陶醉其中,乐而忘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莲花湖湿地恢复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类型,扩大“知性之旅”的空间。目前,铁岭市正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湿地生态旅游胜地及生态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教育基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eshuf.com/tsxt/4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