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力匕
古城小巷■季传军
阝勹
廴匚
初夏时节,陪妻子到老家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回小城小住两日。早起散步,到小城转转,穿街走巷,回味悠长。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如今的城市,只有高楼,没有平房,只有小区,没了小巷,让离家的人迷失了方向,也难以感受到乡愁。而小城却是例外,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城内还有不少近代建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屋和小巷依然完好。小巷纵横交错,一成不变,巷口有不少老字号店铺和特色小吃,让归来的游子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
清早,出了岳父家的大杂院,向北走了不足百米,就上了东大街。处于保护古城,发展经济的需要,前些年机关单位和人口向城外新城区迁移,城内居民由高峰期的近10万人,骤减到现今的不足3万人,原先车水马龙的大街,如今变得空荡荡的,似乎也变宽了。迎面稀稀拉拉走过早锻炼和买菜的人,他们满面春风,精神抖擞。
我沿街一直向西走,下意识来到曾经居住的地方。钟楼巷的房子还在,已租给一户外地做生意的人家,自然不能进去了,只在楼下转了一圈,然后沿着寂寥的楼梯上楼,在家门前驻足片刻,仿佛看到全家温馨热闹的场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不免有些惆怅。自家的房子不能进去看看,真是有点好笑。其实并不在乎那点租金,而是要让房子保持一些人气。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
转到北过驿巷,以前是小城最热闹的地方。许多小店还是十多年前模样,只是冷清了许多。我家老房对面的北方水饺、聚味园等小吃店风采依旧,绸幡招展。信步来到聚味园,买了油条、韭菜盒子、糍粑、油炸狮子头,都是我以前喜欢吃的,且价廉物美。
以前在外地上班,头几年家还没搬过去,每周五下午回来,晚上必然会买这家的点心。10年前韭菜盒子一块五两个,个儿大,皮儿焦,馅儿足,味儿浓。我和妻子都喜爱。前阵子妻子从合肥回来,因带外孙累得缘故,胃口不好,睡觉不香,大鱼大肉也吃不进去,日渐消瘦。一天傍晚,突然对我说想吃韭菜盒子。我听后,连忙换了衣服,下楼骑单车去给她买。结果南北西东,跑了方圆4公里所有卖小吃的地方,都没找到那种平底锅炕的,半月形白里透黄的韭菜盒,只有那种油炸的韭菜粉丝包子。不禁感叹,异乡就是异乡,连家乡寻常见的小吃都难觅。
往回走。东大寺巷口卖火烧馍的,已搬到梁家拐巷对面的门面里,一间门面是工作间,满脸络腮胡子的高个男人正在炕馍,慈眉善目的老伴在隔壁卖馍,她居然还认识我,说好长时间没看到我来买馍了。
买了半锅香喷喷的火烧馍,边走边想。以前,傍晚我从城墙外散步回来,路过东大寺巷口,经常买她家的馍,顺便买旁边的臭干子,一块钱6个,买2块钱。看着妇女把褐色的干子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眯着眼用筷子不停地翻炸,阵阵臭干子特有的香味直窜鼻子,使劲吸几口,不知不觉,已馋涎欲滴。
第二天早上,我又转到北街,想买那家的油膜。他家的油膜配上咸菜丝,香脆可口,回味无穷。只是太过出名,买的人排长队,刚出锅,就被抢购一空。看到不少人还在等着,只好空手而归。
走进中行后面的巷子。穿越时空,一百多年前,这条平常的小巷,走出了一位清末状元,光绪帝师,创办了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大学堂。以前,这一大片都是他家的房产,有几百间房屋。如今,这里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平房。漫步在古朴静谧的小巷里,除了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和猫叫,几乎看不到行人。往东沿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走了一段,再向南拐。这时,巷子越来越窄,等拐到东边,就更窄了,宽度大约只能容一辆三轮车通过。巷子的南边是石头砌成的高大围墙,北边是别人家的围墙和高大的红漆门楼。大门半开,院子里种有花草树木,有铁树、桂花树、海棠树、月季花、栀子花、兰花等,还有香葱、大蒜、小白菜,都种在大大小小的花盆里,有序地摆在水泥地上。每家都栽有葡萄,葱郁的叶子覆盖了半个院子。
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草的香气,不由地让你放慢脚步,酣畅淋漓地作几个深呼吸,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最后再往南拐,走上一段,眼前豁然开朗,又来到了东街钟楼巷。巷口原先有一家卖烧饼和绿豆圆的,他家的烧饼比一般的烧饼小,只有巴掌大,却很厚实,很好吃。只是他不单独卖烧饼,要想买他家的烧饼,必须买一碗绿豆圆子。当然,绿豆圆子味道也不错。两个烧饼、一碗绿豆圆子,是他家小吃的绝配。如今,他家烧饼摊已不在了。据说现在小城不允许露天摆摊,不知搬到哪去了?
想起将爷巷口原先也有一家卖油馍的,说不定还在经营。来到近前,果然还在,洒满芝麻,油亮焦黄,还是那样香喷喷的,就索性买了他家的油馍。
在古城,有小巷的地方就有小吃,也就有那种穿越千年的烟火气和亘古不变的家乡味。
作者把小巷和小吃巧妙结合起来,移步换景,娓娓道来,饱含深情,抒发了一名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中作协的赵阳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小城的幸福指数》,此文也从侧面也印证了小城幸福指数之高。文中看似不经意的几条小巷名称,如:东大寺巷、北梁家拐巷、北过驿巷、将爷巷、钟楼巷等,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高大上,又有烟火气,彰显着古城特色。
——编者
作者简介季传军
安徽寿县人,公务员,爱好文学,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先后在《新安晚报》《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映山红》《大唐民间艺术》《中国文明网》等发表散文、小说、评论数十篇。《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