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信息
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说: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艰难的时期。
我们本来是一棵小草,这两年的狂风暴雨没有把我们打垮,
艰难困苦的锻炼,过几年也许会使我们变成一棵小铁树。
铁树,终会开花的。
有人说,接连面临国外的制裁与打压,华为真的挺难,也许今年冬天是华为最最寒冷的冬天了。
事实上,还真不是。
按照任正非的想法,华为一直都在冬天里艰难求生。
这背后,是数十万人的坚守与死磕。
华为成立33年来,经历过无数次断臂求生。
而几乎每一次,都离不开一个女人的谋划和拍板。
这个女人就是:孙亚芳。
她被尊称为“华为女皇”,是任正非的最强搭档。
《中国最杰出商业女性排行榜》上,孙亚芳打败董明珠和李庆萍,登顶榜首。
围绕在她身上的标签有很多:
华为的救命恩人、华为花木兰和“国务卿”、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女性…
不过,所有的标签都抵不过这一点:
孙亚芳是“最懂任正非的女人”。
▲
左边是孙亚芳,中间是董明珠
善解人意的女皇
“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孙亚芳年出生,比任正非小11岁,和任正非同为贵州人。
年,丢了工作和婚姻的任正非,凑了2万块钱成立华为,而当时孙亚芳正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当工程师,手捧“铁饭碗”,工作体面、收入稳定。
孙亚芳的世界和任正非并无交集。
年,华为刚开始代理香港鸿年交换机,资金链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有人便介绍孙亚芳给任正非认识,没想到这机遇巧合成为了华为“左任右芳”传奇的开端。
刚开始孙亚芳只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给任正非拉来了一笔50万元的贷款,帮助华为度过了最困难时期,还上了工人工资。
后来虽然靠着代理交换机,华为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但是任正非发现通信技术在国内是空缺的,当时国内的交换机市场主要靠7个欧美日国家,8家跨国公司所垄断。如果能实现自主研发,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华为有机会实现质的飞跃。
而任正非也早早地脱去了华为“贸易公司”的壳子,将未来的华为定义为“科技企业”。看到如今很多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拿掉“金融”,换上“科技”二字,真要佩服任正非30多年前的远见。
年,经过先前的接触,任正非认定孙亚芳就是华为所需的人才,但孙亚芳可没“看上”任正非。
为了请孙亚芳,任正非骑了一辆二八自行车,一连几天“堵”在孙亚芳的公司门口,终于打动孙亚芳放弃铁饭碗,跳槽到华为。
此时的孙亚芳已经37岁,一个中年女人敢于放弃稳定的工作,远走他乡,入职深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这份勇气和果敢注定了孙亚芳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
而且,孙亚芳毕业于当时八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初期,孙亚芳被分配到国营无线电厂当技术员。
第二年就调到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做老师。
两年后,升到了北京的一家研究所。
短短3年,就完成三次跃迁,再到加入到华为,足以说明孙亚芳是个喜欢不断挑战的人。
任正非曾这样评价孙亚芳:孙亚芳看问题之深刻,我都要佩服的。
年之后,华为进入快速扩张期,但当时大部分产品的销售模式都是“先货后款”,先以记账的方式把货给到下游经销商,等经销商回款后再给到华为。
起初规模小,华为的自有资金还能够周转开,但随着订单的增加,外加一些经销商故意占用资金,导致华为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华为的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
公司上下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员工士气低沉业务开展缓慢,甚至有点员工还打起来退堂鼓请求辞职。而且华为的上游也还有供应商,供应商的货款华为也是一拖再拖。
后来,刚刚入职华为的孙亚芳动用私人关系,帮华为借到了一笔贷款,不过在讨论这笔钱怎么处理时,华为高管们又犯了难。
任正非有意先还供应商的,任正非认为创业的人就应该有“狼性”,遇到困难都可以忍一忍。
但孙亚芳却当即反驳了任正非:先发工资要紧。
孙亚芳解释:供应商没了可以更换,而华为的优秀员工是华为的立身之本。
任正非听后恍然大悟,即刻表态:先发工资。
于是还坚守在华为几个月的员工终于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钱到位了,华为肯定是有救了,员工工作动力就上去了,内部的一些矛盾也迎刃而解,科研难题也被一个个突破。
在这之后,孙亚芳还让任正非召开一场员工动员大会,鼓舞士气。这个气质文雅的女性第一次在华为亮相就让人刮目相看。
雷厉风行的孙总
“小胜靠智,大胜在德”
孙亚芳在一次内部的干部会议闭幕式上提到:“小胜靠智,大胜在德。”
无论是德还是智,在孙亚芳这里可都可以理解为,对企业的忠诚,对追随者的真心。
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IT产业倒退,华为第一次在营收上出现下滑,公司上下人心涣散。
同时美国科技巨人思科电子指控华为侵权,盗用思科的部分源代码,并特派一名总裁来到中国处理此事,还聘请公关公司到处诋毁华为,企图扼杀华为这个全球科技界快速崛起的新星。
更重要的是,思科出巨资肆意抹黑华为,要致华为于死地。
这压得任正非几乎喘不过气来,徘徊在抑郁症的边缘。
孙亚芳也牵头各条业务线,积极备战思科。
1、同思科的对手3COM合作,使华为名正言顺地进入北美市场;
2、聘请全球顶级律师团队参观华为,同时向世人展示华为不属于发达国家跨国巨头们的科研实力;
3、聘请公关公司,借力网络舆论,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全方位推广中国企业崛起的纪录片;
4、控告思科存在行业垄断行为。
孙亚芳“轮出”的这4板斧可以说逆转了对华为的不利局面。
僵持一年多以后,思科私下主动找华为求和,最终达成和解。
对外这一战虽然胜利了,但内部的种种纠葛,依然让任正非压力重重。
好在,任何时候,孙亚芳都坚定站在任正非的后面。
任正非母亲出车祸的时候,任正非还在伊朗出差,得知消息后,他心急如焚,但飞回来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
第一时间,是孙亚芳赶去照看。
有一年,任正非癌症需要做手术,但不敢走漏风声,害怕传出去对公司各方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事就只有孙亚芳一个人知道。通过她的安排,任正非从飞机医院,做完手术后,整个病房都冷冷清清的,连一束花都没有。
病床前,也只有孙亚芳静静地陪伴着。
孙亚芳说过:
“不像普通员工生病,至少还有人来看望,有一束鲜花,任总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
做事业,历来需要付出,也需要牺牲。
任正非这种拼尽全力的投入,无形中也影响着孙亚芳。
孙亚芳20多岁时,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此后再没有结婚,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华为。
在华为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词叫做:“左非右芳”。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华为内部,孙亚芳与任正非平起平坐。
简简单单四个字,直观明确地概括出孙亚芳在华为的地位,和员工心中的份量。
在华为人的往来邮件上,所有领导都要出现全名,只有任正非和孙亚芳才能被称为“任总”、“孙总”。
被称为孙总的孙亚芳,那时身为华为董事长,自然也是有严厉的一面。
曾经,有下属拿一份资料给孙亚芳看,她问某部长是否看过,对方回答,应该看过了。
孙亚芳当即非常严肃地说:“不能是应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所有华为人都知道,如果忘记在展会上打领带,被孙亚芳看见的话,肯定挨批:
“个人形象就代表华为形象,你领带都不打,公司还要不要混...”
执掌着千亿企业,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孙亚芳的压力特别大。
她的严厉背后,何尝不是一番苦心和对企业的热爱。
就像任正非常说的那句话:
“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
铁马女战士
“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孙亚芳最喜欢韦唯唱的那首《心愿》,因为里面有句歌词:
“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是信念!”
这句话,恰好是孙亚芳对华为付出了多年努力的最好诠释。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孙亚芳才是推动了华为狼性文化的那个人。
年,华为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机一经问世,就在市场获得巨大反响,收益大幅增加。
但很快问题并暴露出来,员工腰包鼓了,干劲也不足了,很多中层干部准备躺在华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年轻员工的晋升之路又被老员工阻碍了,也没了工作激情。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看到员工斗志的消散,任正非急在心里,“干将”孙亚芳又出手了。
孙亚芳认为:华为现有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业务步伐。随着老员工的沉淀,和年轻员工的大量涌入,新老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华为必须来个彻底的改革,否则被中兴、大唐、巨龙等后起之秀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关乎华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孙亚芳最先站了出来。
孙亚芳牵头带领市场部26个办事处主任和多名员工,向公司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和一份《述职报告》。
公司可以根据报告决定继续聘用员工,还是解除合约,有大能力就对应匹配的岗位,如果没有工作能力、或者丧失了奋斗的精神就自动降职,甚至被淘汰。此举在华为内部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先辞职、再竞岗”的风暴。
最后这场“大裁员”撤掉了6位办事处主任,华为的营销队伍也缩减了30%。这一场成为了华为文化向“以奋斗者为本”转变的开端
这一战,标志着华为从“公关型”向“狼型”的转变。
也让任正非对孙亚芳的信任,再次提升。
所以,华为市场部人员外出谈业务,可以等客户一个星期。
常常是,还没到上班时间,华为人就已经在客户的办公室门外候着。
客户一来要忙着开会,销售人员就去会议室门口等。
会议开完,客户要约人吃饭,华为人笑着说自己可以再等。
一个多小时候后,客户吃完饭回来,一出电梯门,就看见华为人还在那里,一问根本没吃饭,惊诧之余,这才跟销售人员谈起业务来。
就是靠这样的“华为式训练”,华为销量猛增,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曾经,很多人认为华为的“狼性文化”有些偏执。
但孙亚芳的解释是:
“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外柔内刚双面人
“我们没有对手,
我们的对手就是自己”
在每年的年终会上,孙亚芳的总结发言,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她不用惯常的汇报、总结、反思、展望这样的模板。
而是,以她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讲述。
这些发言总结,最后都会刊发在华为的内部刊物上。
而且,任正非不止一次公开引用孙亚芳的发言,也多次表示,她对华为的贡献,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市场部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孙亚芳的多次主动积极,和敢于担当,让任正非对她的信任感达到一百分。
年,华为公司需要一个董事长,任正非建议孙亚芳为第一候选人。
最后,孙亚芳全票当选。
这让任正非很欣慰,他迫切需要孙亚芳这样聪慧干练的“臂膀”。
事实证明,这份放心与重托,没有被辜负。
年,任正非最信赖的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带着一批技术骨干离开,成为华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人才的储备又一次成为焦点,任正非召开讨论会。
会上他说:“现在的华为太虚弱,需要大量招兵买马,引入外部人才。”
说完,要求大家对“新兵”的培训、派遣,拿出具体方案。
参会的几位核心人物思考后表达看法,想让孙亚芳再来一次几年前那样的全体辞职。
但是,孙亚芳却极力反对:
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我们必须想办法留住华为想留住的人,让‘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断奔跑。
她深知任正非想要“饿狼”,但任何人来到华为两三年,都会成为“饱狼”,到那时,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还会增加很多成本。
如今正在逐步完善体系,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弹性化的机制。
从此以后,所有管理干部实行能上能下,又一次推动华为快速发展。
对内,孙亚芳敢于跟领导“正面硬刚”;
对外,孙亚芳总是和风细雨,举止优雅。
华为的许多重要接待活动,几乎全是孙亚芳出面,包括英国文化大臣的来访,G20峰会期间对印尼总统介绍华为手机等。
她的亲和力、气场和独特魅力,让人如沐春风。
尤其是,孙亚芳的全英文演讲,让无数人倾慕。
智慧女舵手
“烧不死的鸟都是凤凰,
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才是圣人”
孙亚曾说:领袖是自己悟出来的,也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
这句话本来是在会议上鼓励员工讲的,却无形中成为孙亚芳自己的成长写照。
从进入华为开始,孙亚芳就一直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协调和扶持作用。
孙亚芳进入华为的第二年,牵头21个省会城市的邮政系统,联合出资成立莫贝克公司。
这个公司的成立,解决了销售和资金的两大难题,所以,各地邮电系统投票决定管理者。
谁知,大家都把票投给了西南地区的一家电信负责人。
这事让华为感到很为难,担心以后不好管理公司。
孙亚芳考虑良久,又跟几个股东代表商量,决定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协商董事长改选。
最后,临时会议一致通过任正非为董事长。
在孙亚芳身上,最亮眼的一点是,她永远清醒、看得广阔、想得深远。
就像年那件轰动全网的事。
经过几轮高速发展和扩张后,彼时的华为内部又出现管理混乱,人浮于事。
这一次,孙亚芳又义无反顾站出来,提出打破“论资排辈”这一习俗,所有工龄超过8年的人,重新竞聘上岗。
谁有能力,谁就先选好岗位,没有能力或是不认可华为的管理理念,可以选择退出。
这个举动,炸开了华为新老员工的内心和行动力。
虽然这一次“换血”,整整花费了10亿元,但华为内部的气势和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这践行了任正非的那句话:
“如果我们不主动打破自己的优势,别人早晚也会来打破。”
在华为,除了孙亚芳,没有第二个人对任正非的话,能充分地理解和做出准确反应。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因为任正非对孙亚芳的了解。
很多年前,孙亚芳给任正非的报告说:
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由知识、管理创造,因此要体制创新;
二、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的人成为管理者;
三、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班人承认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这被任正非当作华为的根本宗旨,也出现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里面。
所以,与其说是孙亚芳非常懂任正非,不如说,因为两个人的理念与目标,非常一致。
那就是:要把华为打造成世界上最出色的企业。
回头看,崎岖坎坷
向前看,永不言弃
年,63岁的孙亚芳,将董事长这一权杖,移交给梁华。
经历长达26年的操劳辛苦,孙亚芳也应该退休了。
但是不管她在哪里,我们相信,她对华为的初心不会改变半分。
前不久,罗振宇在演讲中提到,他收到华为云销售员的一封邮件,里面说:
我们为得到公司联系了一个万的订单,只要你们愿意,马上就可以签约。
请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你们的签约,跟华为云能否为得到公司做数据服务,没有一丝关系。
我们华为云做事情,不是要赚客户的钱,而是要帮客户赚钱。
这一项销售技巧,堪称惊艳。
除了让收到邮件的罗振宇瞬间被征服,更让无数人看到了华为销售人才的极致用心。
这件事,正好将华为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从去年开始,华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中,以至于今年不得不剥离荣耀。
但我们相信,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就像前不久,华为在微博上发布的那张图片。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熬过去,就是胜利;活下来,才会海阔天空。
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这句话,不仅是华为的写照,是任正非和孙亚芳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信念。
瑞星塑胶官方网址: